荷兰2比0巴西
蓬松的披头士发型、古典味道十足的鬓角、优雅的球风和全攻全守的新概念,这就是荷兰队,由他们来埋葬一个昔日的王朝再合适不过。1970年世界杯第二阶段,荷兰与巴西狭路相逢,谁胜谁进决赛,这是一场不是淘汰赛的生死淘汰。
| 大师的一击 |
贝利退出,两位锋线大师的潜在对决破灭,克鲁伊夫显得鹤立鸡群。巴西队虽然还拥有利维利诺、雅伊尔津霍等1970年的功臣,但贝利、阿尔贝托、托斯唐等人的离队让这支冠军队伤筋动骨。荷兰人则显得朝气蓬勃,他们有先进的整体打法,有出色的球星,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着更强烈的征服世界的欲望。再强大的老者,也不如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拥有更广阔的未来,在两强交锋之前,历史已经用某些规律性的东西暗示了结局。
上半时巴西队竭力展示着1970年那支队伍的影子,塞萨尔的单刀射门擦柱而出、瓦尔多米洛和雅伊尔津霍制造了最大的混乱,但球被后卫挡偏滚出底线。下半时,一个进球改变了一切,第50分钟,克鲁伊夫右路传中,内斯肯斯得球后挑射破门,1比0,这是比赛的转折点。
这个进球让荷兰变得更加自信,巴西人则乱了阵脚。第65分钟,克鲁伊夫打进了个人在世界杯上的经典进球,伦森布林克直传,科洛尔左路突破传中,荷兰之王抢点飞身垫射,将球挡进了巴西球门,2比0!胜局锁定。
从丢掉第一个球开始,巴西队就丢掉了自己的风格,身穿蓝衣的他们完全走样了,几乎再没有创造出任何机会,1970年的核心利维利诺被盯死,佩雷拉丑陋的踢倒内斯肯斯领到红牌,一个王朝被强劲的新生代力量埋葬。
本场比赛还是一个里程碑,依靠个人自由发挥的艺术足球失败了,整体足球时代俨然到来。20年后,靠着更加注重整体的踢法,罗马里奥们才重新率队夺取世界杯,在这场经典的新老交替之战后,巴西人花了20年时间找回自我。
决赛西德2比1荷兰
有人说1974年世界杯是“大师们的对决”,决赛则是两位领军人物的交锋。克鲁伊夫VS贝肯鲍尔,前者是个人天才的杰出代表,后者则是指挥全局的领袖。
| 西德队尚未触球 |
天才仅用了56秒就给了人们一个惊奇,克鲁伊夫突破获得点球,内斯肯斯主罚命中,1比0,在这之前西德队球员甚至还没碰到皮球!贝肯鲍尔后来评价克鲁伊夫说,“他可以出现在任何地方,你根本捉不住他”,这个球是最好的证明。
0比1落后难不倒德国人。4年前,他们在半决赛补时阶段扳平意大利,最后奉献了一场经典的加时赛进球大战,当时的贝肯鲍尔在肩膀脱臼的情况下继续比赛震撼了世界。4年后的决赛,西德队同样没有被打乱阵脚,第25分钟,他们同样通过点球由布莱特纳扳平了比分,双方又站回了同一起跑线。
| 轰炸机投弹 |
1966年的决赛和1970年的半决赛,西德队两次0比1落后,都在90分钟左右顽强扳平,不过最后却都在加时赛中输掉了比赛,这一次,贝肯鲍尔和他的球队决心改写历史。关于这场决赛的后半部分故事,人们应该记住以下两个人的名字。
福格茨,1996年德国赢得欧锦赛的主教练。1974年时他的脑袋已经有些谢顶,但这没有妨碍他冻结住一头长发的克鲁伊夫。除了那次突破,荷兰之王整场鲜有发挥,赛后甚至自责“决赛输在我的手里”。
穆勒,对方的门前就是他的投弹地点,“轰炸机”随时待命。第43分钟,穆勒在禁区内向后停球,随即追上皮球转身低射,皮球越过荷兰门将荣布罗伊德滚入网窝。这是轰炸机穆勒在世界杯战场上的最后一次投弹,硝烟散去后,西德人攻占了大力神杯。
| 胜利者的笑容 |
关于这场决赛,当事人各有话说。2004年,克鲁伊夫留下这样一段话:“我们输掉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场比赛,但却得到了更多的名望。每个人都希望我们获胜,正因为如此,输球后我们获得了更多的同情和倾向性。”这就是无冕之王的佳话,就像1994年的巴乔一样,有时候遗憾的美更能赢得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