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足球之夜》开播那一天起,我就是个忠实观众了。每周四晚8时,我会坐在电视机前,等待片头曲的响起,以及铿锵音乐声中的节目介绍。有这样经历的人恐怕不止我一个。开心网上曾有个帖子,写的就是关于《足球之夜》记忆,结果引来无数80后唏嘘感叹,青春流逝,时光不再。
这些80后们曾经是铁杆球迷,曾经热衷于当年的《足球之夜》,也都不再喜欢现在的《足球之夜》。
那时候,《足球之夜》的四个主持人是张斌、韩乔生、刘建宏和黄健翔。每个人,都是我学习的对象,我也盼着有一天能像他们那样,成为一个足球评论员。
时光荏苒,大学毕业后,我成了平面媒体的足球记者,而不是足球评论员。这就是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对于一个喜欢足球的人来讲,工作能和足球打交到,能到现场看世界杯。这是幸福的。当你抱怨工作的辛劳痛苦时,背后不知道有多少人看着羡慕。刘建宏也是这么认为的。
第一次见刘建宏是在足协的香河基地,那时的我还是个实习生。天生的内向让我不愿意主动和他说几句话,哪怕是上前递个名片。可是,谦和的老刘在和别人说话时,也不忘朝我笑笑。我当时的感觉就是,这人,没什么架子,很随和。业内很多人,也都是这么说的。他是这个行业里的前辈和大腕,但身上却没有那些所谓大腕的架子。
2他曾逼南勇说了17个“这个”
如果网上没有那些骂刘建宏的帖子,我绝不会主动去采访他。因为我觉得,大家都是普通人,应该有个安安静静的生活,不必弄到报纸上招摇。可是,在网友们一轮又一轮的拍砖下,我觉得必须要找刘建宏坐下来聊聊了。在风口浪尖的他,心里究竟想了什么,又承受了哪些别人不知道的东西?需要他给出答案,而不是让那些不明真相的人肆意拍砖。
采访时,刘建宏对于那些骂声没有回避。说到“建宏要红了”时,周围的一群小女生跟着哄笑,刘建宏自己也笑了。他说自己不怕批评,但要是专业的批评。
在这样一个网络化的社会里,一粒沙子可以被放大成一座山。一个解说员的几句话,亦可以被所有人拿来耍弄。很少有人静下心来研究一下这些话说出来时的背景以及说出来的目的。往往是一个人站出来开炮,另外一群不明真相的群众凑过来看热闹,或者是过来跟着煽风点火,然后火越来越旺,有些人被火烧死,有些人身受重伤。
这就是社会浮躁的后果。那些指责的人们,有些未必懂球,即使懂的,也不一定会踢。这些人,哪个有刘建宏掌握的足球知识多?他们更喜欢在鸡蛋里挑骨头。
做记者时,刘建宏曾逼问得南勇哑口无言,一连说了17个“这个”,曾逼贾秀全说出了“三号隋波”……这些教科书似的采访,值得后来的所有足球记者学习。然而,学习的人不多,拍砖的倒是不少。
3你听过他非正式场合的解说吗?
刘建宏说他在解说时加一些比喻、说一些与以往不同的话,是为了创新,是为了变革。我告诉他,改革者总要流血,甚至牺牲。刘建宏说,“我早有心理准备”。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社会里,出头鸟总会被枪打。个别人扭曲的心态让踏实做事者偏离所谓的正轨,让投机取巧者成为正统。
刘建宏是个资深德国球迷,他的手机套都是德国国旗。我问他为什么喜欢德国队,他的答案是:这种球队,你能赢它,但打不垮它。踏实、严谨、稳重,这是德国队的气质,也正是刘建宏的做人准则。德国人做事认真,他们可以祖孙三代研究螺丝钉的生产。他们不怕东西小,只怕做不精。而国内,多的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手工作坊。就好比在网上骂人,不必留名,不必在乎别人的死活。
现在的社会,踏实做事的人少了。曾经有个业务能力很强的解说员不甘寂寞,混进了娱乐圈,这是足球解说业的损失,也是社会浮躁留下的恶果。那个解说员,曾经是很多80后球迷的偶像,也包括我。在中国的电视环境里,解说员每说一句话都会小心翼翼,生怕哪句话说错了,没了饭碗。我想,这也是那个著名解说员选择离开的原因之一吧。我曾在非正式场合听过刘建宏说球,精彩得一塌糊涂。我在想,他为什么不把这些东西放到电视里说?后来明白了,如果在国外,他或许能会成为一个伟大的解说员。但在国内,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让解说员们只能按部就班,多说一句都是错。
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吧。 本报特派记者赵宇发自约翰内斯堡
语录·刘建宏
1.这是本次世界杯第一张黄牌,华雷斯坐了黄牌的“沙发”。
2.掏出了黄牌板凳。(注:世界杯第二张黄牌)
3.墨西哥球员就像墨西哥的土特产仙人掌一样,看似平凡,突然就会扎你一下。
4.老马就仿佛手中俩“猫”四个二,这牌要是不赢……
5.墨西哥球员像童话里白雪公主身边的小矮人,个矮、灵巧、坚韧、快乐、不谙世故。
6.如此精准的判罚,我怀疑边裁是否带了显微镜。
7.南非的传球如飞毛腿导弹到处乱飞。墨西哥的堵截则犹如精确的爱国者。
8.马拉多纳的女婿阿奎罗的妻子是马拉多纳的女儿。
9.马拉多纳已经是第三次捡球了,是个义务球童。
10.把球一捅,效果很好!(有网友发出疑问:球破了?)
11.这种犯规就相当于汽车追尾,负责任的总是后面的人。
12.阿根廷就是劳斯莱斯,梅西就是驾驶员,特维斯就像副驾驶员一样,和梅西一起驾驶。
名家观点 池莉是“宏粉"
刘建宏读过不少池莉的小说,《足球之夜》专题片“在路上,中国足球这几年……”的某一集当中,他甚至“盗用”了池莉小说的名字——《人来人往》。
在南非约翰内斯堡,这两个人有幸见面。原来,池莉也是刘建宏的粉丝,“我就喜欢听他的解说,别人的还真没太在意。”
在池莉看来,刘建宏的解说听起来比较舒服,而且很有书卷气,“有时候就连他的口误,你听着都那么可爱。”池莉认为,足球解说员不可能没有口误,“一个人如果完全没有错误,那就跟背书没什么区别了。我觉得刘建宏的口误有的时候都恰到好处,他比较知道把握情感的分寸,不会在解说时出现大的波动。”
经人介绍,池莉知道网上有很多人在骂刘建宏的解说,“这个时候,我要坚决地挺他!”
池莉说,一个足球评论员需要在解说时说一些比喻,说一些新鲜的词语,“别人怎么拍砖是他们的自由。也可以,也允许,这叫‘骂捧’。其实这些骂他的人,可能大多没有到过现场。到了现场后,他们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新浪体育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