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刘建宏:被骂最多也最受欢迎 中国若进球喊20遍进啦

2010年07月08日12:40   新京报     欢迎发表评论   转发此文至微博

  德国同西班牙队的比赛结束,央视足球评论员刘建宏的本届世界杯解说任务同期结束。南非世界杯,拥有6年解说生涯的刘建宏,在摸索中前进,试图在解说方面有所建树,有所创新。不过,对此,褒贬不一。对于网上的一些脏话连篇的出格批评,刘建宏说:“我不怕批评,但得是专业的批评。”同样处于批评与赞扬的漩涡中的,还有段暄和贺炜。本报记者在南非对刘建宏进行了独家专访。

  刘建宏

  CCTV-5解说员、主持人,《天下足球》《足球之夜》总制片人。199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广播电视专业。1996年进入央视后多次解说世界杯、欧洲杯等重大足球赛事。2003年拿到主持人界的最高奖“金话筒奖”。

  语言,紧随时代脚步

  刘建宏正式拥有足球解说员的身份,不过6年光景。之前,他的角色主要是体育频道主持人和记者。刘建宏说,做主持人和做评论员是两个概念,因此他像给电脑硬盘分区那样给自己的大脑分成两个区,C盘装主持人的文件,D盘装评论员的文件。

  “从2004年欧洲杯到2005年亚洲杯,对我来讲是解说的入门阶段,2006年德国世界杯到现在,是一个稳定、沉淀,走向成熟的4年。”经过6年的探索,刘建宏认为自己的解说风格已经初具雏形,“我的风格基本上就是儒雅不失激情,专业不失平和。紧跟比赛,在合适节点上释放信息,让更多的人能明白比赛。”

  做主持人时,刘建宏的思辨色彩更浓,他也因此不愿意在解说时只是简单地描述场面,“一场比赛的解说,肯定是述多于评。但究竟把场面分析到什么地步,比如‘述是7、评是3’,还是‘述是8、评是2’。在这个火候上,我还在反复地探索和判断。”

  1968年生人,刘建宏抓住了60年代的尾巴,也经历了改革开放30年带来的变革,他希望自己的解说,也能体现一种变革,“解说语言上,我会用心考量。如果一场比赛能说出一两句让自己比较满意的话,或者观众觉得有趣的东西,那么就是一种成就感。”

  基于对汉语解说时代感的追求,刘建宏在解说本届世界杯揭幕战比赛时,说出了“黄牌沙发”,“沙发这种网络语言已经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成了一种生活语言,我是不是应该把它移植到足球解说当中?我觉得,可以做这种尝试。”

  刘建宏认为,如果解说员还生活在过去的语言当中,那么就是失职,“鲁迅先生写文章时会写费厄泼赖,但我们现在谁也不会说费厄泼赖了,都说公平竞赛,这就是语言的变化。当年的《足球之夜》改变了中国体育电视的面貌,现在中国解说面临新的历史使命,如果在我们这代人嘴里,中国的体育解说能进入新阶段,那是我个人最大的幸福。”

  风格,向往多种多样

  看了、踢了30多年球,做了14年足球记者,报道了4届世界杯,刘建宏一点都不怀疑自己的专业素养。解说时,他愿意把一些文史哲的知识融进去,他会在墨西哥队比赛时说玉米和辣椒都是从墨西哥传到中国的,因此中国足球也应该向墨西哥足球学习,“这就是解说功能的多样化,如果观众对这事感兴趣,那么可以关注一下。”

  有人会质疑,“足球比赛解说,你说这些‘不相干’的东西干嘛?”

  “我只是希望解说功能的多样化,而且在解说过程中不过是轻轻带过。如果我拿50分钟来解释这个东西,显然就过分了。”刘建宏说。

  西班牙同巴拉圭的l/4决赛,当比利亚攻破巴拉圭队球门时,刘建宏一连说了四个“进了”。一时间,四个“进了”成了“雷人”网络流行语,刘建宏的解说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汉语解说为什么一定必须说‘球进了’?这难道是唯一的解说方式?”刘建宏称自己说的四个“进了”最能表达当时的情感,也是最好的情绪宣泄方式,“南美解说员说‘goooo……al’的时候声音拉得很长,最长的有1分多钟。如果你把中文的‘球进了’拉长一分多钟,显然就不合适了,说完后你自己都觉得可笑。”

  “如果中国队真的在世界杯赛上进球,我可能会喊20个‘进了’。因为我只有这么喊了,才能把自己的情绪很好地表达出来。”刘建宏认为,中国的解说员应该学习国外解说员好的解说方式,就好比当年崔健把摇滚乐从美国带到了中国,“我觉得在汉语解说这方面,我们之前就是研究得太少了。”

  在刘建宏看来,中国应该多一些解说风格,就好比京剧有梅尚程荀这四大派一样,他们的调子可能相似,但具体细节却各有特色,“你想听谁的就听谁的,没人管你,各成—派的最终结果就是百花齐放。只有这个时候,戏迷才是最幸福的。我们的解说不是风格多了,而是风格太少。都是一个声音,你听着也烦。”

  语录,风传于各网络

  作为主持人,刘建宏曾拿过主持界最高奖“金话筒奖”,也是第一位获得此奖的体育界主持人。作为解说员,他是个新人,仅有6年经验。在这6年里,刘建宏的解说逐渐被观众认可,但否定和质疑声也始终伴随左右。每到世界杯年,央视的足球解说员都会成为话题,今年同样不例外。

  就连刘建宏自己都没想到,在今年的解说话题风暴中,自已成了焦点。网上整理出的刘建宏解说语录有50多条,“建宏要红”的帖子,也在各种网站风传。刘建宏把拥有六大前锋的阿根廷队比喻成“前锋博物馆”。网友会觉得他在哗众取宠:荷兰同巴西队比赛时,刘建宏把荷兰队队员比喻成“狮子”、“大象”、“豹子”、“水牛”,结果同样有人拍砖。说他把足球赛解说进了动物园……

  刘建宏说,之所以会出现“前锋博物馆”和“狮子”、“大象”等词语,主要还是汉语解说创新,他希望自己的解说中能够多一些排比句,多用一些比喻。

  新西兰同斯洛伐克的比赛踢得很沉闷,他就会说:“双方在场上踢的不是足球,是耐心,中国球迷在电视机前看的不是比赛,是无聊。”

  “你说什么话,都会有人挑毛病。挑毛病的那些人会把你的话从大背景中单独择出来,所以就觉得可笑了,但放在特定的环境下,我一点都不觉得不好。这就是我,我就是这么表达。我们的解说为什么不能调剂呢?为什么不能有一些好玩的东西呢?”

  “如果你不想听我的解说,可以不听,可以把电视机的声音关掉,这些都没问题,”对于一些责难他的球迷,刘建宏回应说,“没有一个解说员能让所有人满意。”

  挨骂,同时最受欢迎

  作家池莉问刘建宏:“你解说得那么好,还有人骂你?”听完这话,刘建宏哈哈大笑,“多了, 您可不知道,那么多人骂我呢,哈哈哈哈。”

  “看到网上的骂声,你受得了吗?”采访时,本报记者曾这样很直接地问他。

  “你说我完全免疫得了吗?不可能。我也不可能不受那些东西的影响,但我要求自己尽可能地去避开那种东西。”刘建宏说。正当的批评,他会虚心接受,而且特别欢迎所有人跟他坐下来探讨业务。“但如果你出言不逊,满嘴脏字,那只能说明你自己的素质低,不能说明我的问题。”刘建宏说。

  据刘建宏介绍,国内平时观看足球的人数大约在200万一300万,而世界杯期间会增加到3000万左右,这些人很多都是四年看一次球。“这个时候,我解说的服务对象就是绝大多数人。有些东西那些铁杆球迷或许都知道,但为了多数人,我还是要说清楚的。因为我的解说是为99%的球迷服务的。”刘建宏说,“我不认为网上的那些骂声是主流声音。其实是这样的,在网络上,我是被攻击最多的,但也是最受欢迎的--这是一道奇特的景观。”

  此次世界杯解说,刘建宏也出现了一些口误,球迷甚至拿他同韩乔生进行类比,“一个解说员在现场,口误在所难免。现场很吵,口误有的时候根本意识不到。别告诉我说某个评论员一辈子没有口误,那是不可能的。哈维一场比赛传96脚球,他也不可能100%都传递到位。”刘建宏认为,作为解说员,他有义务减少口误,“口误要控制到一定比例范围之内。如果口误太多了,那么就会质疑你基本的水平了。”

  印象刘建宏

  1在和别人说话时,不忘朝我笑笑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体育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更多关于 刘建宏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