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非采访期间,记者邂逅了一位“少林弟子”,他叫秦选胜。秦选胜法号“行僧”,他说他原来曾是少林武僧团的一员,三年前来到南非,在这里开了家武馆。当地时间23日下午3点半,在约翰内斯堡开武馆的秦选胜,拉着我们去他的武馆参观。从约翰内斯堡唐人街开车出来,一路直行和拐了几个弯,40分钟后,我们来到秦选胜的武馆,位于约堡一个印度人比较多的地区。
还没有人来故意找茬
剃着光头的秦选胜一看就是“练家子”,个头不高,身材偏瘦,但行动敏捷,两眼灵活而有神。29岁的他,8岁时从老家辽宁抚顺去到少林学武,“一学就是二十多年,应该算是河南人”。
二十多年间,秦选胜说从基本功学起,到了后来,被选进少林武僧团。少林武僧团出国表演的机会很多,所以秦选胜去了全世界很多国家。
一个偶然的机会,秦选胜结识了一对喜爱中国功夫的印度夫妻。在他们的帮助下,秦选胜来到了南非,两年半前,他办起了少林武馆。
如今,已经还俗的秦选胜每年还要回少林寺一次,拜见师傅,会一会师兄弟。
秦选胜的“少林武馆”座落在约堡一个印度人居住较多的区,他的徒弟中不少是印度人。下午5点半,已经还俗的秦选胜换上僧人服装,穿上国内出的飞跃牌运动鞋,说:“走吧,俺们下午6点钟上课。”
武馆座落在一条公路旁,很大的一个院子,一片草坪,几棵大树,其中两棵树上绑着一个粗棍子,可能是单杠。门口一个像仓库的长条房子,其中一个长方形的大屋子,就是练功房。“这是租别人的地方”,秦选胜说,“想找一个比较大的地方还挺难的。”
在国外开武馆,有没有人“踢馆”?或者像电影《叶问2》那样,受到洪老大的刁难?“没有”,秦选胜说,“这里的人都比较文明,还没有碰到过故意找茬的。”
年龄最大的学生70岁
在南非开武馆的不多,学武的也比较少,“我这里有二十多个人,上有老,下有少,最大的70岁,最小的5岁 ,大家都是为了强身健体。”秦选胜说。
6点钟,徒弟们陆陆续续来了,院子里一会停了十来辆车。学功夫得有规矩,秦选胜把少林的规矩带到了南非——进门之前,一个个双手合十敬礼。
先来的两个胖小孩一个18,一个19,他俩还在上学,其中一个还是学校橄榄球队的成员。为什么来学功夫呢?“李小龙、成龙,他们很厉害”,托尼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下午6点是太极班,学的是陈式太极。“外国人学得慢,一套太极拳要大半年才能基本学会”,秦选胜说。
说着话,又进来两位老太太。“这是我们武馆年龄最大的,一位68岁 ,一位70岁 ”,秦选胜介绍说。“一开始我不想学功夫”,70岁的安娜戴着一副防风眼镜,她说,“我儿子让我来看一看,看着看着就喜欢上了。”虽然已经70岁 ,但安娜腿脚灵活,压腿不在话下,一弯腰,手就挨到了地。在儿子的带动下,老太太全家习武,老公、儿媳都进了武馆。
“他练得是不错的”,秦选胜指着个子高的白人青年说,“他学的时间最长,一开馆他就来了。”这位大弟子练习得很认真 ,一招一式力求完美。“与师傅比起来,还差的很远”,他佩服地看着做示范的秦选胜说,“不知道我什么时候能练到师傅的水平?”
少林寺是心中的圣地
武馆设了三门课程,每周一、三太极和套路;二、四散打。一个小时的太极班过后,是传统套路。
29岁的莎妮是70岁的安娜的儿媳妇,“我喜爱运动,以前我还练习过拳击。”外表看起来有些文弱的莎妮说。
飞机工程师乔克学功夫,则是出于对家乡的情感。“我是印度人,我出生在南非,我爷爷从印度来到这里”,乔克说,“我知道,达摩从印度来到中国并且创建了少林,所以我要学功夫,学达摩剑”。
另外一个黑人布鲁克,是秦选胜的“二徒弟”。能把旋风脚踢得啪啪响的他,是个警察的儿子。
小洪拳、少林单刀、达摩剑,是这三位徒弟学习的重点。“他们已经学了很长时间了”,秦选胜说,“现在基本上都比较熟了。”
在徒弟们看来,瘦小的秦选胜身怀绝技。而他学艺的少林寺,成了大家心中的圣地。
“我准备今年去温州,因为工作的关系,”莎妮说,“如果有时间,我会争取到少林寺参观。
太极大弟子对少林同样充满了渴望,“我知道天下功夫出少林,我上网查过,还有少林国际武术节,我想有机会还是要去少林,跟高手们切磋一下”。
“我们九月份回国参加武术比赛”,秦选胜说。尽管在少林学艺时以套路为主,但秦选胜对散打也不陌生。去年被炒得沸沸扬扬的佛山中泰拳王争霸赛,也引起了他的关注。秦选胜说,“泰拳的致命问题就是不会摔,只要一近身,他们肯定吃亏”。
本版文图/本报特派记者 杜金城 崔恒亮(本报约翰内斯堡6月2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