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陈楚生经纪人:日耳曼的新姿态

2010年06月28日22:21   北京晚报     欢迎发表评论   转发此文至微博

  翟咄咄(陈楚生经纪人)

  南非世界杯16强尘埃落定后,朋友煞有介事地发来一条信息,内容如下:“南非世界杯至此,原来是二战翻版,而且时间也极为相近:法国早早投降出局了,剩下英格兰独扛德国,美国人登陆了,意大利先投降了,日本趁机偷袭了珍珠港……而中国呢,此时正在打内战。”

  我很佩服琢磨这一套东西出来的哥们儿,取闹之外,至少他很用心地在想怎么让大家心头一乐。按照他的这套理论分析,南非世界杯淘汰赛阶段德国与英格兰的这场热门之争,胜败早有定数。何解?对应历史,1940年5月英法联军不敌德国机械化部队重创,崩溃之后上演了当时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敦克尔克大撤退。所以,你说谁会赢?

  拿英格兰对战德国并就着二战历史说事,纯属瞎闹,算是逗闷子瞎贫。不过这种“生搬硬套”却真的在昨晚应验,也难免让人感慨。

  对于英德这场传统强队的对抗,作为球迷,在赛前我当然希望双方“踢出水平,踢出姿态,多进球,少犯规,多对抗,少打架”。双方曾经对阵三次、贺炜的唠叨解说、黄健翔不着调的网上节目“黄加李泡”这些都可以让大家了解比赛场上的那些事,我并非专业出身,只是热爱足球,之所以想写点什么,原因很简单,是喜欢德国。

  对于德国印象,我们脑海不用思考便能衍生出“日耳曼民族”、“德意志战车”、“刻板”、“严谨”、“一丝不苟”这些词汇,似乎这些标签如同Adidas一般,牢牢地贴在胸前。只是儿时的认知,似乎到现在已经毫无评断,我们用三十年改变了自己,德国人则用二十年让人们蜂拥而至地涌向柏林。事实上,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如德国这样拥有复杂多变的历史。或许也正因如此,如今,我们眼中的德国,开放、包容、多元而且自由。这样的描述,通过如今的德国国家队也是显而易见。似乎每场解说中,我们都能听到解说员讲述着土耳其裔的厄齐尔、塔什彻,巴西裔的卡考,波兰裔的克劳泽和波多尔斯基。当巴拉克受伤无缘参赛的时候,正是这些新生代让我们一直感受着德国的存在。只是我们不会再大谈日耳曼民族的光辉岁月,更多的是德意志战车那种无畏险阻,携手勇往直前的执着。

  抛开足球,看看德国,其实更容易理解什么是开放、包容、多元与自由。

  柏林这个在冷战时期一度被割裂的城市,如今成为各国青年钟爱的城市,喜爱它是因为历史曾经赋予了这座城市特定的身份,喜爱它因为它存留历史最为珍贵并引人思考的过去,如今你依旧能在东柏林卡尔马克思大道附近感知社会主义存留下的莫斯科风格,那份复古情怀背后的希望与力量。如同电影《再见列宁》里那些细碎丰富的生活,令人着迷。

  每个年轻人应该向往柏林,那里没有高楼大厦,有的是欧洲最大绿化面积的开放式公园,存留在历史中,却不乏活力的创造与改变,包豪斯延续着经典的设计姿态,栗子大街上的年轻人则用自己的方式设计着与众不同的生活。物质世界不会主导人们的生活,精神的丰满才是他们追求和享受的根本,所以,越来越多的青年艺术家涌入柏林,因为他们接受一切,他们愿意分享不同文化的“侵袭”。

  每个年轻人应该向往柏林,因为那里历来都是Clubbing的乐土,你不会想到,舞池里会响起Bjork(比约克)的旋律;你不会想到,1990年代电音风潮中昙花一现的Drum&Bass(鼓打贝斯)在红厅中穿越时空;你不会想到,Les Demoiselles de Rochfort(1960年代东德Agogo音乐)的音乐所承载的幸福感,那是东德时代流行歌曲特有的魅力,仿佛漫游太空,不真实,却又无比美好。

  午夜来袭,德国战车再次拉响轰鸣的汽笛。90分钟后,他们以4比1无情地碾碎了英格兰的南非世界杯之旅。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德国 日耳曼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