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 新闻> 德国> 世界杯D组德国VS澳大利亚> 正文
我一直想废掉一个成语——群龙无首,把它改成“群虫无首”。既然诸位已经是群龙,还要头儿作甚?
此前大家有些唱衰德国就是所谓“群龙无首”,好象少了巴拉克就怎么不行了,没有精神领袖了。
勒夫军团气吞山河的首秀会让高傲的巴拉克热血汹涌,同时也醋海澎湃。他现在要担心的是世界杯之后,他还能不能回到德国队收回被拉姆拿去的队长袖标。巴拉克意欲打到2012年欧洲杯才告退,但是现在这位34岁的大佬或许得考虑一下是不是要就此体面地退出国家队。
因为明摆着,如今这支年轻的德国队首先在战术打法上不只是“没他也行”,而且是“没他更好”。巴拉克的意外受伤缺席,反而促使德国提前进入“后巴拉克时代”,后巴拉克时代的战术更强调快速通过中场和地面传切进攻,而巴拉克原本就慢,年纪大了之后更慢,作为中场枢纽已不合适。德国队以前好像不把球交给巴拉克就不会进攻——迫于巴拉克的淫威,小兄弟们只好围着他团团转,并且不得不容忍他有时拖慢节奏贻误战机。安切洛蒂不傻,不跟巴拉克续约就是因为他在中场组织方面已江郎才尽,虽仍然尽心尽职,但巴拉克在切尔西越来越沦为一个工兵,只能偶尔通过远射和头球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至于所谓“精神领袖”,我们都知道,它往往也是“球霸”的代名词。球霸并不可怕,但状态明显下滑,当不了“肉体领袖”只好变本加厉硬充“精神领袖”的球霸最最可怕,架子和嗓门比本事大的球霸最最可怕。2006年的巴西队就是一个惨痛教训。
所以,当大伙嫌卢西奥太闷嫌卡卡太文静,又嫌拉姆和施魏因斯泰格嗓门不够大的时候,我只想说:嘘,安静。让他们安静地杀死你吧。
克林斯曼时代为重用新人,用了“鲶鱼效应”这一著名比喻,如今当年的新人拉·默特萨克、施维因斯泰格、波多尔斯基已完全成熟,再加上厄齐尔(他才是新进攻体系的核心!)、托马斯·穆勒、马林……鲶鱼层出不穷,再想想德国队横扫各年龄段欧青赛的连环霸业,德国足球已进入活蹦乱跳的鲶鱼时代。
大佬已死,咸鱼无须翻身,说句刻薄点的,博阿腾无意中帮德国队帮勒夫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再见,巴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