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日报:曲终人散去

2010年07月13日02:47   北京日报     欢迎发表评论   转发此文至微博

  今天上午,很好的阳光暖暖地打在身上。记者乘车去市中心,路上车辆不多。司机尤安说,人们要么在睡觉,要么已离开。

  在曼德拉广场,昨晚还人声鼎沸,现在则冷冷清清。一些工人正在拆卸路旁的霓虹灯,这些灯是世界杯前安装的,现在已完成了使命。

  世界杯曲终人散。一觉醒来,想来南非人会有一种狂欢后怅然若失的感觉。

  还记得昨晚的足球城球场。在西班牙队捧杯长时间欢庆之后,时间已到今天凌晨,能容纳9万人的球场人去场空。不多的一些工人,在拆卸摄像、照明设备或清理现场。只有颁奖台上留下的一层金黄色的碎屑,证明这里刚才曾有过一场狂欢。

  此时的球场门户大开,记者得以轻松踱步走到场中央。平时,这里保卫森严;而此时,没有人多看你一眼。一些志愿者正站在刚才西班牙队领奖的地方拍照,一些还没有散去的人聚在一角聊天,有人甚至踢起了足球。在长时间的高度紧张之后,大家终于可以放松。

  还记得昨晚的足球城球场媒体中心。在告别之前,记者跳上桌子,用类似于中国的西北民歌唱腔来了一嗓子——“嗨咿呀吆!”

  其实,这不是记者的创意。6年前的雅典奥运会,就有老外记者这么干。不知那名同行来自哪里,将去何方。但他那一嗓子,记者铭记一生。

  记者的这一嗓子,先是震惊全场,继而获得全场老记的掌声。大家此时心灵相通。

  在一个多月的采访中,由于有6个小时的时差,每天都在跟时间赛跑;由于有“最前沿”的标准,每天都在跟自己较劲;比赛日,记者不是在球场,就是在去球场的路上。而“去球场”的概念,有时等于早晨5时起床,杀奔机场,坐一个多小时的飞机,然后一路打听,在下午4时开赛前赶到球场。此后,又是新一轮的争分夺秒,新一轮的跟安保人员斗智斗勇接近采访对象,新一轮的发完稿后顶着夜色去找睡觉的地方。作为记者,喜欢这样的挑战,也享受采到别人没采到的东西的成就感。

  记者曾因赶时间在颠簸的车上写稿子而头晕眼花,也曾一天粒米未进而饥肠辘辘;曾有在国际足联新闻官面前想方设法拿到赛后采访证件而受的委屈,也曾有冒险乘长途汽车的胆战心惊。作为经历,这些都将留在记忆里。

  现在,一切都过去了。终于可以回北京,回到那个熟悉和亲切的城市了。

  特派记者 王涛

  (本报约翰内斯堡12日电)

更多关于 世界杯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