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京徽
刚成为历史的这个欧洲足球赛季,催生了“大国米时代”,这个名称,是属于俱乐部的辉煌。刚成为历史的一场世界杯半决赛,西班牙首发11人中,有7名队员来自同一个俱乐部,创下了世界杯的新纪录,这个纪录,也是属于俱乐部的辉煌。西班牙的对手德国队中,博阿滕出自柏林赫塔青训营,他的兄弟,同样出身于柏林赫塔青训营的另一个博阿滕,效力于加纳,还有包括众多西班牙球员、阿根廷的梅西和墨西哥的多斯桑托斯等人,效力于3个不同的国家,却都出自于巴萨青训营,这些辉煌,都属于俱乐部。
决赛的两支队伍已经产生,世界第八奇迹的归属尚且是疑问,世界杯第八支冠军队伍的产生却已揭晓在即。但比这个谜底更让人困惑的一个问题是:既然一整支国家队的班底,可以几乎由一支俱乐部提供,那还要国家队干什么?既然国家队之间可以实现“转会”,那还有没有必要在奏国歌时泪流满面?
世界上有两个梅西,一个是在巴萨视进球如探囊取物的梅西,一个是《阿根廷别为我哭泣》主题歌的男主角;世界上有两个法国队,一个是一届世界冠军和一届世界亚军,一个是坐拥三大联赛金靴,两届世界杯上小组垫底的法国队;世界上有两个世界杯,一个由布拉特控制,一个由章鱼保罗控制,你比较倾向于吃谁?
南非世界杯,已经成为史上最让人纠结的世界杯。空前低的进球率,空前的错判,大腕们的空前疲软,空前的假球传闻,和这些形成对比的是,勒夫的迅速走红,章鱼保罗引发的万人膜拜,还有CCTV解说员在每场比赛之前必做的功课:拿两个国家队的身价进行对比,并对球员身价的涨跌是否处于上升通道作出评论。于是,随着一场场的胜利,最贵的国家队身价迅速被刷新,世界杯似乎和拿地没什么区别,每取得一场胜利就相当于又拿了一块地,于是国家队土地开发公司的股价就又封了个涨停,到了这一步,世界杯的目的也只剩下了一个:让俱乐部和球员更有钱!
俱乐部队和国家队一个可以转会一个可以转国籍,两者的比赛都越来越像一种纯粹的经济行为,而俱乐部队员在一起训练的时间远远高于国家队,他们的薪水由俱乐部支付——无论怎么看,俱乐部都是一个比国家队更适宜球星生存的地方。梅西在阿根廷进不了球,他会失去世界杯,在巴萨进不了球,他会失去工作合同,自古忠孝不能两全,类似的情况还有C罗、鲁尼和卡卡等人,所以我们才会理解梅西们在更衣室里和老马相拥而泣:对不起,我只能坐在宝马里哭!
多年之后我们回首本届世界杯,会发现没什么东西值得留恋,它只是对欧洲冠军联赛和中国房地产市场进行的一次山寨。德国队的短传渗透,近乎于邯郸学步,荷兰的功利足球,说明他们终于明白了世界杯是用来赢的,而不是用来表演的——巴西人其实早就明白了这点;阿根廷在多次尝试解决俱乐部和国家队之间的矛盾后宣告失败,西班牙倒是很成功,不过他们的成功属于巴萨。巴萨如果在阿根廷,梅西铁定进决赛,拜仁换成巴萨,德国的短传渗透将天下无敌,只不过世界杯上的巴萨是删节版,西甲和欧冠联赛里的巴萨才是全本,耐心一点,我们还可以在德甲里找到全本的德国国家队,我们还可以在意甲里找到2.0版本的意大利国家队……
世界杯要结束了,除了即将诞生的第八个世界冠军之外,世界杯结束最大的意义,就在于我们又可以看到五大联赛和冠军杯,我们必须得承认,相比联赛来说,世界杯重要性越来越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