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负责中国足球事务的一把手,到代表世界足球最高竞技殿堂的世界杯决赛圈去走走看看,不应该算做公款旅游,完全可以视为工作需要。
看得出来,韦迪受到了极大的震憾,尤其德国队的积极拼抢和团队作战能力,让这位“登陆”不久的足管中心主任眼界大开。他甚至比那只神勇无敌的德国章鱼还要肯定地认为,德国队会战胜西班牙队。
但韦主任显然见多识广了,这次他没有再说“中国队应该学德国”之类的片面之语,他认为,“死板模仿只有死路一条,中国应该打造有中国特色的技术球队。”
这个想法很宏观,也很细致。宏观之处在于,在足球范围内的“中国特色”一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可以自由发挥。细致之处呢,是落在“技术”这两个字上的。中国球队一输球就抱怨自己技不如人,那就从技术下手。
更何况放眼32强球队,几乎没有哪支球队是带不了球,过不了人,配不了合,射不了门的,这说明,技术在足球比赛中的重要性已被韦主任洞悉。
具体到办法上,那就是留洋,而且不是送成年球员留洋,是送青少年球员留洋,不是像当年健力宝队那样成建制留洋,而是分送到欧洲各大俱乐部留洋。接下来让我们幸福地展望一下,四五年之后,这些学成归来的“海归”,就像一颗颗等待发光的金子,能让那时的国家队主教练激动地两眼冒金星,荷式的小斯内德、德式的小厄齐尔、西式的小比利亚、英式的小杰拉德,琳琅满目地摆在那儿,哪里有什么人才匮乏,什么后继乏人,不挑花了眼才怪。
想到留洋之举应该不是没来由的。日韩足球在南非的表现据说对韦迪刺激很大,而留洋球员归队后让日韩国家队与东亚四强赛时判若两队,更是深深地震憾了他。但中国成年球员留洋之路一直处于“施工状态”,以合作的模式甚至搭上食宿培训费送青少年球员留洋便成了“必由之路”。
参照眼下中国学生留学模式正从大学延深到中学,中国足球的留洋模式也算与时俱进。但九年制义务教育在中国还是能够得到基本落实的,中国的青少年可没有足球义务教育,“足球进校园”也是韦迪前段时间才提出的。那么,选谁,怎么选,选出来了人家要不要,便成了中国足球留洋新举措的头号难题。
要知道,日本足球的青少年培养计划已经实施了整整20年,即便足球土壤足够肥沃的德国,也用了12年时间加大青少年球员培训力度,才有了这次被韦迪主任点名表扬的机会。而中国足球呢,只不过完成了从迷信一个洋帅到指望一群留洋生的“蜕变”。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姑且不论,但“借鸡下蛋”的前提,是得先有几个能孵出来的蛋。曹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