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轶
当大多数人在为南非世界杯上的“中国制造”雀跃时,也有人在担心这场体育盛宴背后,折射出的中国制造的尴尬。经济学家马光远就在盘算世界杯上的中国生意经。在他看来,南非世界杯也是中国制造反思的一面镜子。除了利润被压至极限外,企业的营销思路也遭到各方质疑,品牌价值依然没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即便就像是在南非世界杯中标超过两亿元的格力空调,也被指为“出场”而代价不菲。
的确就以上届世界杯为例,南非世界杯依然在给中国上着经济课。四年前德国世界杯的吉祥物同样出自中国扬州的代工厂,当初尚有超过10%的利润,如今中国代工企业的利润已被低成本竞争压低到了5%。此外,一些中国低价产品缺乏质量保证,也在逐渐被南非乃至非洲的消费者所抛弃。即便是营销方面,似乎中国品牌的进步也没有想象中大。四年前,中国企业就尝试了世界杯营销,联想、TCL签下了当时的世界足球先生罗纳尔迪尼奥进行全球化营销;而空调企业奥克斯则邀请了贝克汉姆、齐达内、劳尔、罗纳尔多、卡洛斯五大巨星在国内大搞世界杯营销。四年过去了,大多数人都已经淡忘了这些营销案例,或许也忘记了这些世界杯营销并没有实现预期的目标。
尽管英利和哈啤在南非世界杯历史性地成为了赞助商,但谁也无法保证,四年后它们的这次大手笔不会与参与世界杯的“前辈们”一样被大多数人淡忘。因为太多的中国企业在两年前的北京奥运会营销中败下阵来,甚至现在都在经历着当初遗留的阵痛。对于那些越来越多跃跃欲试的中国企业,同样来自中国台湾的电脑巨头宏碁则在南非提供了另一种思路,他们在约翰内斯堡机场设置了自己的品牌展示专区,并配置专人协助体验与解说,让旅客体验宏碁的最新科技与产品。
现在,随着南非世界杯逐渐进入尾声,中国商人、中国制造已经把目光瞄向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和2014年巴西世界杯,届时究竟是继续曾经的轮回,还是中国制造、中国品牌的提升,或许现在谁也没有一个清晰的答案,一如南非世界杯经济领域中“中国”的输赢一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