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日报:巴士一夜

2010年07月05日03:26   北京日报     欢迎发表评论   转发此文至微博

  天终于亮了。

  揉揉惺忪的双眼,大巴还在路上,记者看到了窗外的海,是印度洋。

  不远处的海平面上,朝霞灿烂,但太阳还没出来。前方不远处,就是目的地。抱着一颗准备被洗劫一空的心,经过14个小时、1000多公里的颠簸,记者终于在2日早晨8时抵达了伊丽莎白港。

  1日下午4时,记者准备离开约翰内斯堡的酒店去市中心的长途车站时,保镖尤安的车已经准时等在楼下。“别人送你去我不放心,还是我来吧。”他说。连日的相处,尤安已经跟记者成了朋友。

  在路上,尤安不停地问“为什么”,“为什么你不坐飞机?为什么要坐大巴?到伊丽莎白港有人接吗?住哪?”记者无法回答,因为未来24小时一切未知。“你简直疯了!”尤安说。

  车子接近市中心的汽车站,街两旁的建筑是破旧的高楼,人流出乎意料的密集。此时的情景,让记者想起某部电影中的某个场面:陌生人闯入陌生的街,街两旁或站或坐着很多壮汉,有人在无聊地玩枪,所有人面无表情的双眼,都冷冷盯着闯入者。

  “这里太危险,跟紧我。”到了车站,尤安执意要把记者送上车再走。他的手,一直放在腰间,那里有枪。尤安很让记者感动,站台上,他跟等车的陌生人套近乎,“这是我朋友,去伊丽莎白港,请路上多关照。”

  上车前,戴着一顶毛线帽子的司机得知记者来自中国,竟然意外地说了一句“欢迎贵客”。显然,他很少遇到中国人乘车。上车后才发现,虽然票上写着名字,但座位随便坐。52座的大巴,坐得满满当当。走到最后一排,记者坐在了一个角落。

  夜色已深,夜空与大地的交汇处,有点点灯光闪烁,大巴犹如夜航的孤舟。旅客们很快就有了睡意,有人打起了很响的呼噜。但记者不敢睡。临出发之前,记者将现金分别藏在了两只袜子里,以免遇到劫匪被一锅端。但笔记本电脑无法藏,只能紧紧抱在怀里。在上衣口袋里,有不到一千兰特。尤安说,这个数字不多不少,如果被打劫,劫匪不至于因为收获小而伤人。

  路上竟出乎记者意料的安全。记者惟一一次被人要钱,是一名在车发动之前上来的聋哑人以上帝的名义向人募捐。每到一站,记者都站起来看看,邻座的热心大妈以为记者是怕坐过站,干脆也不睡了,“放心吧,这站不是。到了我告诉你。”

  终于,透过车窗,记者看到了海天之间的朝霞。伊丽莎白港的曼德拉湾球场,就在不远处。巴士一夜,记忆深刻,而天亮的感觉,如此美妙。特派记者 王涛 RJ081

  (本报开普敦4日电)

更多关于 世界杯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