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深圳商报:“中国制造”商机何在?

2010年06月27日14:08   深圳商报     欢迎发表评论   转发此文至微博

  张 蕾

  在德班球迷公园外面,有一长溜售卖小商品的摊档。巴西对葡萄牙比赛前,三四万球迷涌入这个坐落在海滩上的嘉年华会,小商贩们的生意也红火起来。黑人小伙子亚伯拉罕把一件葡萄牙队服和一件巴西队服挂在了显眼的地方,每件200兰特,一看,都是“中国制造”。

  除了一些当地的手工艺品之外,亚伯拉罕他们售卖的商品都是从约翰内斯堡几家华人商贸城进的货,“中国制造”不仅让华人赶上了世界杯这个巨大的商机,当地小本经营的黑人商贩作为这些商品的下游零售者,也找到了赚钱的机会。

  事实上“中国制造”的小商品,在南非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销售链——从义乌的小商品市场,到约翰内斯堡的华人批发商,再到亚伯拉罕他们手里,最终卖给消费者,一件进价二三十元人民币的山寨版世界杯参赛队队服,就成了价格200兰特以上的抢手货。

  “中国制造”在南非之所以大行其道,还是因为后种族隔离时代这十几年的时间里,南非依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模式,特别是中低档日用消费品生产几乎是空白。处于社会底层、占人口80%的黑人消费者超过3000万人,尽管他们个体购买力不强,但作为消费群体他们的整体需求十分旺盛。他们并不排外,只要这些商品能丰富他们的生活,没人会在意它的“出身”,政府也不会对这些广受大众青睐的商品课以高额的反倾销税。

  不过“中国制造”的高端产品要想进入南非市场,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很多大型中资企业看中了南非和非洲大陆新兴市场的巨大商机,但因为起步较日、韩企业晚,产品售后服务一时跟不上,很难打开销售渠道。

  随着南非经济的快速发展,就像当年的俄罗斯一样,廉价小商品的市场只会越来越小,“中国制造”必须寻找新的出路。因此,一些在南非经过十几年历练,脱掉小商贩的外衣换上西装进入上流社会的华商,便有了与中资企业合作在南非设厂的打算——抵消油价攀升带来成本增加的压力,解决当地人就业问题,同时南非的劳动力成本也不算高,一举多得。

  也许,这才是中国制造在南非的前途所在。

  (本报德班6月26日专电)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中国制造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