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派记者 陈伟胜
本报内尔斯普利特6月20日电
回顾近几届世界杯,从1998年法国世界杯开始,裁判问题开始成为了公众议论的话题。到了2002年韩日世界杯,裁判问题更是上升为世界杯被声讨的主要矛盾,国际足联和世界杯也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责难。
“解铃还需系铃人”。从2006年德国世界杯开始,为了洗脱世界杯被裁判操纵的恶名,避免裁判不恰当地成为世界杯“主角”,国际足联别出心裁地推出了世界杯期间的“裁判员开放日”制度。
本届世界杯裁判员与上届世界杯相比,特别是比2002年韩日世界杯最大的进步就是“司法独立”,裁判员从选拔、安排、调整、执法、总结全部都由国际足联裁判委员会内部独立进行,使裁判员能够专心按照规则执法,避免了以往裁判员变成执行国际足联旨意的“东厂”、“锦衣卫”的情况。因此,这次裁判员在执法上,没有出现有意偏袒东道主或强队的惯性思维。
今天国际足联宣布,明天将特别安排“裁判员开放日”,让执法世界杯的裁判员们首次“放风”,与媒体见面,此举既很好地体现了国际足联从善如流的良好工作作风,树立公正、公开的清明形象;又通过媒体充分了解裁判员的工作和心理,达到让外界理解裁判员的目的;还让平时封闭的裁判员能够通过与媒体的接触,舒缓裁判员的紧张心情以及与媒体的对立情绪。
事实上,外界对本届世界杯的裁判水平颇为担忧,原因是随着以光头裁判员科里纳为首的一批优秀裁判员退役,执法本届世界杯的裁判员普遍资历过浅,经验不足。但至少到目前为止,正因为国际足联痛定思痛,恢复“司法独立”裁判制度,使得裁判有了执法的正确标准,把“人治”恢复到“法治”轨道,使得即使出现对裁判执法的争议,也仅局限于偶然和个别现象。目前对红牌和点球的争议,对裁判的指责顶多是水准问题,而不像以往那样使得裁判整体形象受损。
世界杯裁判员开放日,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