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欣雨报道
有句关于鉴定优秀裁判的名言:看一场球赛时如果感觉不到裁判的存在,那么他就是一位好裁判。这话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完全准确。在一场竞争激烈的比赛中,当出现双方争议的镜头时,裁判必须及时站出来宣判,让球员、教练和观众感受到法官的威严。尼日利亚与希腊一战,萨尼·凯塔一个不冷静的小动作换来红牌,虽然本人觉得冤枉,但他必须接受裁判的惩罚。这时在球员看来,裁判是铁面无私的仇家。
但如果半场比赛下来,你几乎时时都能感到裁判的存在,他甚至成为了出镜最多的焦点人物,那这位法官一定出了问题。6月18日,我们就认识了这样一个叫马伦科的西班牙裁判。正是他在37分钟内连发6黄,让全世界球迷都开了眼界。他的判罚直接影响了比赛的进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减低了比赛的精彩程度。不到两小时之后,一位叫做库利巴利的马里裁判又成为了足球世界的高光人物,他毁掉比赛的方式不是黄色卡片,而是一声无厘头的哨音——就算是赛后翻看录像100遍,怕也找不出来他吹掉美国队第三个进球的理由。
裁判,在英文中可以被称作MatchOfficial,即“比赛官员”,他在场上拥有无上的权威,这是足球竞赛规则赋予他们的权利。但这个官员可不是我们理解的那种“当官的”,他们同时是比赛的服务者,利用权力让比赛顺利进行是他们的职责,“绿茵主角”的概念肯定与他们无关。仔细想想,除了有“光头特征”的科利纳之外,哪一个国际裁判算得上名人?那些真正靠做裁判而让人记住名字的,大多是厄瓜多尔裁判莫雷诺、英格兰人波尔和瑞典人汉松这种闹过大笑话的法官。说到底,做裁判还是低调点的好。
小组赛进入第二轮,随着赛事的深入和出线局面渐渐明朗,参赛队对比赛结果更加斤斤计较,对裁判的批评声音也越来越多。瑞士裁判布萨卡因为判给乌拉圭一个点球并罚了南非一张红牌而遭到佩雷拉的炮轰,不少媒体在法国出局后也在质疑墨西哥的第一个球有越位嫌疑,加上马伦科和库利巴利引发的口诛笔伐,南非世界杯的“第33支球队”在经历了开门红的第一轮赛事后,一下子置身于重压之下。
从一些争议的判罚不难看出,国际足联向每一位执法裁判提出了严格尺度的要求。严惩不正当行为的初衷并没有错,但在执行过程中,一些大赛经验不足的法官矫枉过正,造成了不良后果。马伦科在西班牙经历了多场世纪大战的洗礼,库利巴利是非洲国家杯的决赛法官,其本身的能力毋庸置疑,但他们在南非的第一战均以“失败”告终,在专业裁判评分网站上遭到差评。究其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把握好一个“度”。国际足联裁委会前脚称“海因策打进尼日利亚一球前,其队友曾在禁区内无球拉人犯规”,库利巴利后脚就把一个莫须有的“拉扯犯规”强加给禁区内抢点的美国球员头上,相信他的这个判罚会让国际足联裁委会的高官们哭笑不得。
世界杯才刚刚开始,后面比赛的竞争会更加激烈,争议场面还会频现。如何在贯彻国际足联精神的前提下,将世界杯法官对足球竞赛规则的理解展示给球迷,是每一位法官需要考虑的问题。世界杯需要的不仅是执法公正严格的裁判,更是明察秋毫、判断准确的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