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两个邻居,韩国和日本队,接连在南非奏捷,纷纷取得本土以外世界杯第一胜。尤其是日本击败喀麦隆一战,再一次刺激中国球迷的神经。
这些年来,“向日本足球学习”的声音从未断过。不过,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足球向日本学习,最主要是学习他们狠抓技术的做法。可是,谁能想到,在狠抓技术的同时,日本足球其实已经悄然完成“华丽转身”。
提及韩国足球,外界第一印象就是能奔擅跑,斗志昂扬;提及日本足球,第一印象就是技术好,以控制球为主。不过,观摩日本1比0击败喀麦隆之战,参照FIFA数据统计,我们必须纠正上述错误印象——其实日本球员非常能跑。对阵喀麦隆一役,日本全队跑动总距离为109940米,喀麦隆为102958米,韩国首战希腊时总距离则为108831米。也就是说,日本队能爆冷击败喀麦隆,充沛的体能是基本保障。
在亚洲范围内,日本队控制球打法,可谓独领风骚。不过,一旦步入世界赛场,日本球员的控球技术,恐怕就占不了太多便宜。事实上,对阵喀麦隆一役,日本队全场传球389次,比喀麦隆队481次少了近100次;日本队传球成功230次,成功率为59%,喀麦隆传球成功341次,成功率达到71%;整场控球率,日本队45%,喀麦隆55%;其他技术统计,诸如射门次数、角球次数等,也都是喀麦隆占优。很显然,在所谓“技术流”方面,日本不如喀麦隆。但是,在跑动距离和冲刺这两项数据方面,日本完全压倒喀麦隆。整场比赛,日本全队比喀麦隆多跑动近7000米,平均每名球员比对手多跑近500米;有6名日本球员跑动距离超过万米,喀麦隆只有2人。对照韩国击败希腊,日韩可谓异曲同工。
更有趣的是,日本全队跑动距离,比韩国还多1109米;跑动超过万米球员数量,日本6人,超过韩国队的5人。如果不是国际足联公布数据,恐怕没人相信。
这6名球员中,远藤保仁11264米,本田圭佑11092米,长友佑都10883米,阿部勇树10592米,驹野友一10397米,长谷部诚10096米。其中,长友佑都和驹野友一为左右边后卫,其他4人全为中场。“中场很强”,这是日本足球给人的传统印象,包括当年“黄金四中场”中村俊辅、中田英寿、稻本润一和小野伸二,都以技术著称,擅长通过控球来控制中场。对喀麦隆一战,日本中场同样以海归为主,像德甲的长谷部诚,俄超的本田圭佑,法甲的松井大辅等。但是,这批球员除了技术过硬之外,最大变化就是力量和对抗更强,尤其是奔跑能力。这使得日本队攻防转换更有保障,尤其是防守硬度更强,能通过积极奔跑和凶悍拼抢,更有效地延缓对手进攻。
得中场者得天下。以往中日较量时,日本球队能控制住中场,中国球员的体能,又不足以在90分钟里死磕对手,于是日本队完全掌握主动。对喀麦隆一役,日本队实力不占优,但中场球员奔跑积极,逼得喀麦隆人毫无章法,最终输掉比赛。
其实,澳大利亚对德国一战,澳全队跑动距离达到113489米,比日本还多3500多米。但澳队跑动最多的,都是纯防守型球员;韩国跑动最多的,则是攻击型前场;日本跑动最多的,为进攻型中场。对比之后一目了然,防守球员跑动多,说明球队疲于奔命;攻击型球员跑动多,说明中前场球员在投入进攻的同时,也在积极反抢,延缓对方进攻。3支亚洲球队在跑动方面所呈现出的不同特征,与比赛结果非常符合。
比韩国人还能奔擅跑,单从这个新特征来讲,日本足球就值得我们重新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