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梁熙明:德意志的华丽转身

2010年06月14日10:29   体坛周报     欢迎发表评论   转发此文至微博

  《体坛周报》记者梁熙明述评 从德瓦尔、马特乌斯时代起,德国足球经历了一个从技术向力量倾斜的趋势。老一代贝肯鲍尔、奥维拉斯、内策尔等名将退出,德国队的技术特点逐渐让位于体能、精神、纪律。马特乌斯这样的强人过于漫长的运动寿命,以及舒斯特尔终身拒绝国家队,使德国一直被刚性元素所统治。马特乌斯占据中心的1982至1998世界杯,以及其后巴拉克接班时期,德国队一直强调凶猛、意志,这种机械风格成就了该时期的1次世界杯与1届欧洲杯冠军,4进世界杯决赛,如此稳定纵是巴西也甘拜下风。

  从上届世界杯起,克林斯曼对德国队的改造成就显著。德国队强调了配合,进攻更投入,场面踢得更令人愉悦。细腻化后的德国队也付出了一些代价,如高进球、高失球,克氏德国总进球14个,为32强之首,但失球也达6个,为四强之最。

  作为克林斯曼的助手,勒夫延续其思路,为深化技术改革德国队甚至不拘传统收留人才,这支新德国血统有波兰、土耳其、突尼斯、巴西甚至非裔,“杂驳”的德国变得更好看了。不过改革毕竟有阵痛,上一代的成品球员巴拉克等犹在,虽仍属德国精神领袖,但随着年龄,其身体机能下降,德军在真正的技术型球队面前则相形见绌。两年前的欧洲杯决赛,德国就被西班牙折磨得失魂落魄。

  如今巴拉克一去,厄齐尔等新人迅速上位,年轻化的德国没了羁绊,反而放开手脚。德澳一战,厄齐尔一开场便迅速进入角色,多次传出肋部身后球,德国队中路屡屡打出“巴萨式”配合,前20分钟穆勒的两次右翼下底传中已为比赛打下基调,其中一次转化为进球,德国半场便已定局,进入表演时间的下半场只是给主力们尽兴“出汗”而已。

  值得欣喜的是,华丽转身的德国并没有完全抛弃上一代德军的一些优点:大赛心理稳定,进入状态迅速,新人敢于表现自我而不怯场,首战必克。1990世界杯夺冠以来,德军连续6度小组首战告捷。克洛泽接45度斜吊冲顶得手的第二球,证明上一代高中锋冲吊战法仍是德国的有力武器。

  不过,德国队华丽转身第一步的完成,最终效果仍有待于真正的技术型强手巴西、西班牙检验。澳队实力本身不济,加之其主力中卫之一的穆尔无俱乐部接收,赋闲已达半年,是736名球员中仅有的3位失业者之一,状态难以保证,因而澳队防线很快就雪崩一样落花流水。

  此外,华丽德国的新人们技术味道上较上一代更为浓厚,但德国产品毕竟不及巴西,在关键部位、关键时刻没有那种鬼神莫测的脚法。以表现亮眼的中场指挥官厄齐尔为例,上半场便两度痛失单刀,一次是面对门将试图搓小弧线力道不够被解围,另一次已然过了门将却用力太大球出底线,否则评分更高。下半场更轻松的德国队也数番门前失机,快速流畅的精妙配合未能以致命一击结束,是为憾事,毕竟巴西、西班牙这样的真正强手,是不会再给机会弥补的。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德国 世界杯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