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本岛位于南非西开普省桌湾,面积约13平方公里。这里曾是麻风病人、精神病患者收容所。自1960年代中期到1991年,罗本岛成为南非最大的秘密监狱,大部分黑人政治犯被囚禁于此,其中,曼德拉曾在这里度过了18年的黑暗时光。如今,罗本岛成为平等、自由战胜种族主义的象征。罗本岛是曼德拉的监狱,也是南非人民自由的故园。7月5日,本报特派记者踏上了罗本岛,对这个昔日的监狱进行了探访。
斗争:半小时的航路,曼德拉走了18年
引子:从桌湾的维多利亚港到罗本岛只要半个小时的船程,短短的航路阻隔曼德拉和非洲大陆的联系长达18年。
登上罗本岛,4米多高的监狱围墙挡住了去路。墙里是曼德拉以及他战友们的受难地,墙外是波涛汹涌的大西洋。在曼德拉18年的罗本岛生涯中,没有人试图逃离罗本岛,冰冷的海水以及白人狱警的枪口将消灭所有试图越狱的囚犯。
监狱的高墙深院里如今已是一片寂静,曾经在此囚禁过16年的黑人导游图拉里走进监狱大门时神情肃穆。36年前,年轻的矿工图拉里所在矿场发生了一次大爆炸,白人矿主将事故原因全部归咎于黑人矿工,图拉里被送进了罗本岛监狱。在这里,图拉里结识了曼德拉。
图拉里介绍,曼德拉的牢房简陋而阴森,4平方米的囚室内只有一张长宽各一尺的小凳子,凳子上摆着饭盒,凳子旁边是用来当马桶的木桶,曼德拉就睡在凳子边的地铺上,那只是一层薄薄的毯子。在罗本岛监狱,曼德拉被要求每天敲打坚硬的石头,将它们粉碎。18年的敲打,曼德拉不仅敲开了无数坚硬的石头,也粉碎了比石头更加坚硬的种族隔离制度。
包容:比反抗敌人更难的是原谅敌人
引子:“在那漫长而孤独的岁月中,我对自己的人民获得自由的渴望变成了一种对所有人,包括白人和黑人,都获得自由的渴望。让黑人和白人成为兄弟,南非才能繁荣发展。”
——曼德拉
在罗本岛的18年牢狱生活前,曼德拉还被在非洲大陆囚禁9年,前后总共有27年的人生在冰冷、孤独的监狱中度过。曼德拉有句名言:“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痛苦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其实我仍在狱中”。
图拉里说:“当选总统后,曼德拉并未忘记他在罗本岛的朋友们,他如果来开普敦,经常会抽时间跟我们碰面,问问我们现在的生活。”而跟曼德拉坐在一起喝咖啡的,并非只有当时的黑人狱友,还有看守曼德拉的白人狱警。
最让图拉里记忆深刻的是,曼德拉在当选总统的就职典礼上,专门邀请3名当时负责看守他的狱警参加。“这三名已经垂垂老矣的狱警颇感内疚和不安,但是曼德拉安慰他们:‘我邀请诸位来不含任何恶意,只是希望全南非人能看到,我们能够友好和平地共存在这个国家’”,图拉里说。
放弃:他拒绝神化自己,选择平凡生活
引子:“我已经演完了我的角色,现在只求默默无闻地生活。我想回到故乡的村寨,在童年时嬉戏玩耍的山坡上漫步。”
——曼德拉
“对很多革命者来说,比对抗牢狱岁月更艰难的是拒绝诱惑。但曼德拉很轻松地做到了这一点,因为他从政完全是为了南非黑人的权利”。1944年,曼德拉这个酋长的儿子放弃酋长继承权,加入了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非国大);1999年,曼德拉完成5年总统任期后,放弃连任竞选,搬出比勒陀利亚的总统府,住进了位于约翰内斯堡的新家。两次放弃,都是曼德拉争取自由平等的方式。图拉里介绍:“曼德拉退休后,淡化政党界限,投身于公益事业,他1995年创办曼德拉儿童基金会。2002年,曼德拉发起了名为“46664”(曼德拉被关押在罗本岛监狱时的代号)的艾滋病宣传和预防运动。”
在政治上曼德拉不神化自己,在个人生活中更是选择了自己的生活。他退休后放弃与第二任妻子温妮离婚,并在1998年和莫桑比克前总统的遗孀格拉萨结婚,这个可敬的老头还宣称:“从今以后,我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有两个,一是格拉萨,一是到莫桑比克吃大虾。”
■相关链接
黑人和白人共同的曼德拉
白人店主——
—约翰内斯堡桑顿区在种族隔离时代是白人区,2004年3月 ,当曼德拉的雕像在桑顿的中心区落成时,也意味着黑人曼德拉走进了南非白人的心中。
在桑顿商业区,记者采访了售卖纪念品的商店白人店主Sharkie。Sharkie说:“我是荷兰人的后裔,我们的族群在南非生活了一百多年。虽然我不是有色人种,但是我仍然十分崇拜曼德拉。在告别监狱的时候,曼德拉以坦然和宽容的心态去面对,没有对任何人有过抱怨,这实在让我们感动。据我所知,在很多白人家庭中都有曼德拉的大幅照片。曼德拉的存在,让我们每一个南非人都时刻提醒自己要包容、友爱。”
黑人司机——
—曾经送我们前往索维托的黑人司机尼克来自南非第二大黑人区亚历山大 ,说起曼德拉,他用非常尊敬的语气说:“他在我们心目中是一个伟大 、友好又忠诚的人。”曼德拉在南非拥有崇高的地位,但是尼克表示,没有人把曼德拉视为神,而是将他看最好的朋友:“没有曼德拉,我们就会变为西方国家的一部分,无法成为独立的国家;没有曼德拉,南非黑人的命运永远不会改变,曼德拉的名字将被一代又一代南非人铭记在心”。
本版文/本报特派记者 崔恒亮 杜金城(本报约翰内斯堡7月6日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