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历数世界杯上的乌龙球:最快乌龙英格兰造 梅开二度

2010年07月11日16:06   新华网     欢迎发表评论   转发此文至微博
历数世界杯上的乌龙球:最快乌龙英格兰造梅开二度

巴拉圭中后卫加马拉(蓝衣起跳者)自摆乌龙

  新华网北京7月11日电 题:世界杯历史上的“乌龙绝技”

  新华社记者涂超华 林德韧 王雁霖

  使出浑身解数要往对方球门里灌的球却溜进了自家大门,在足球场上,乌龙球的出现更像是一个黑色幽默。有人认为乌龙球像是朝足球比赛这道菜里添加味精,往往可以创造出更多的悬念和意想不到的效果。不过赛场上乌龙球出现的概率并不高,特别是在世界杯上。截至目前,历届世界杯上进球总数虽然已达到两千有余,但乌龙球仅有31个。撷取世界杯历史上几个有关乌龙球的镜头,从另一个角度来欣赏足球这项运动。

  最快乌龙球

  巴拉圭球员卡洛斯·加马拉已被载入世界杯的史册,这位不折不扣的“倒霉蛋”或许从未想过要通过这种方式青史留名。在2006年德国世界杯英格兰队对阵巴拉圭队的比赛刚进行到第3分钟时,加马拉错误的头球给对手送上了一份大礼。随后,国际足联将这粒进球认定为世界杯史上进得最快的乌龙球。之前的最快纪录是由南斯拉夫队的伊万·霍尔瓦特创造的,他在1954年对联邦德国队比赛的第9分钟自破家门。

  不过比起足球史上的最快乌龙,开场3分钟才诞生的世界杯乌龙球纪录未免有些太小儿科,完全还有潜力可挖。这粒江湖人称“闪电乌龙”的进球发生在1977年:在主裁判吹响开场哨之后,剑桥联队一球员不假思索地一记大脚回传门将,正在门前做准备动作的门将猝不及防,眼睁睁地目送皮球飞进自家大门,而此时比赛仅仅进行了4秒钟。

  梅开二度乌龙球

  在世界杯赛场上,如果有人能够一场比赛独中两元,肯定会一战成名,星光闪耀。但如果有人在单场比赛上演两次乌龙,我们只能对其表现惊为天人。或许是造化弄人,在1998年法国世界杯上,南非国家队的后卫伊萨用事实证明“一切皆有可能”。那是在南非队对阵法国队的比赛中,伊萨先是将对方球员在罚球区边的射门一脚挡进了球门。随后不久,回防到球门线边上的伊萨本想用脚挡住对方射出的皮球,可球在碰到他的脚后却再一次鬼使神差地反弹入网,伊萨也由此完成了乌龙球的梅开二度。尽管国际足联此后并没有将第二粒进球记在伊萨账上,但两粒乌龙球诞生的那一刻那早已定格在世人眼中。有了梅开二度,乌龙球的“帽子戏法”还会远吗?

  球星难过乌龙关

  不能说与乌龙球沾上关系是球员的球技不行,大多是运气太背而已。一些在足球场上掷地有声、名号响当当的人物,也不时为乌龙所困扰,甚至由此晚节不保,断送一世英名。

  曾在西班牙国家队坐稳了长达10年主力位置的门将苏比萨雷塔就被乌龙所累,不得不提前退役。1998年的法国世界杯上,西班牙队对阵尼日利亚队的比赛中,对手一记毫无威胁的传中促成了一粒乌龙球的问世。此后的时间,苏比萨雷塔在球场上一直状态不佳,回国后便宣布提前退役。

  与苏比萨雷塔同病相怜的还有南斯拉夫队的大牌球星米哈伊洛维奇。在1998年世界杯上,这个有着狂傲的面容,永远立着衣领,以“任意球之王”著称的球星在防守德国队的任意球时攻破自家大门。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比赛的前半段,“米大师”的一记大力任意球射中德国队球员克林斯曼的肋部,使对手一度昏迷。随之而来的任意球乌龙,不知道是不是“善恶终有报”。

  致命乌龙球

  谁都不愿成为乌龙球的制造者,但赛场上你来我往的激烈对抗,出现差错在所难免。一旦在世界杯这样的重大赛事中出现自摆乌龙导致球队失利,队员肯定免不了要背负各种压力,面对各方非议,遭受口诛笔伐,甚至为此丢掉性命。

  1994年7月2日,哥伦比亚国脚埃斯科巴在国内被歹徒枪杀,这一暴力事件的直接导火索则是埃斯科巴在美国世界杯上攻入的一粒乌龙球。在当年的美国世界杯哥伦比亚对阵美国队的小组赛上,作为球队主力后卫的埃斯科巴在上半时不慎制造一粒乌龙。这粒当届世界杯的唯一乌龙球,让埃斯科巴招来杀身之祸。十多天之后,歹徒一边高喊着“多谢你的乌龙球”,一边向埃斯科巴射击。最终,埃斯科巴因失血过多而不治身亡。不过也有评论认为,在功利足球甚嚣尘上的今天,类似于埃斯科巴这样的悲剧或许在所难免。

  本届世界杯的首粒乌龙球出现在荷兰队与丹麦队的小组赛中。丹麦后卫鲍尔森忙中出错,在头球解围时顶在队友身上弹进自家球门,幸运的荷兰队欣然“笑纳”,而这粒乌龙也是世界杯历史上的第30粒乌龙球。历史上,单届世界杯的乌龙球最高纪录是4个,分别出现在1998年和2006年世界杯,想看到这个纪录被刷新,本届世界杯大家就甭指望了。

更多关于 乌龙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