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韩日足球应为中国学习榜样 中国足球崛起需抛弃悲观

2010年07月13日06:20   华商网-华商报     欢迎发表评论   转发此文至微博

  南非世界杯期间,韦迪领衔的中国足协,以及国内各地方体育局的官员纷纷赴南非观摩考察。希望官员们能从南非世界杯上取到真经,而不是到此一游。其实,像我们这样的草根看客,在万里之遥的中国经历了一个月的世界杯生活后,倒是真觉得中国人完全可以踢好足球,只是我们对自己过于悲观了。

  爱足球

  就没理由踢不好

  世界杯32强的球队有个共性,足球是他们的全民运动,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德国足球人口650万人,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英格兰足球人口800万人,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十六;西班牙足球人口350万人,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九;荷兰足球人口150万人,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十。

  南非世界杯第四名、唯一进四强的南美球队乌拉圭,总人口330万人,足球人口就占了80万人,全国差不多四分之一的人常年从事足球运动。中国足球人口目前为25823人,与13亿的人口相比,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确,全球第一运动在中国如此之低的大众普及率程度,极其可悲。但我们需要看到的是,也恰恰是如此凄惨的普及率,预示着中国足球的希望。

  足球能够在其他国家有相当高的普及程度,源于人类对这项运动的热爱。中国人不喜欢足球吗?显然不是。世界杯期间,仅央视就从世界杯的电视直播中获得20亿元的收益。如果没有收视率做保障,央视不可能日进斗金。世界杯期间,作为看客的中国各路媒体共派出200多人的世界杯报道团队,以至于让东道主南非世界杯组委会感到大惑不解。这说明中国人与其他所有热爱这项运动的国家一样,喜欢足球,关注足球,也一样具有参与到足球这项运动中去的冲动。事实上,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足球人口达到60万人,而那时的中国足球处在亚洲一流。只要中国足球的决策者认真反思,正本清源,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足球中来,让足球回归大众,中国足球真正反弹和崛起一定会到来。

  把握足球本质改变足球体制

  足球的本质可以这样描述:相比于其他运动,它是一项最大众化的运动。但在中国,足球成了黑金操控的金钱运动、官员追逐的政绩运动、权贵资本把玩的精英运动。足球资源被少数人控制,让少数人获益,病根就在体制上。

  说到体制之弊就不得不说到中国足协。尽管中国足协与英足总、德国足协、荷兰足协一样,是国际足联的会员之一,但中国足协其实是一个衙门两块牌子,中国足协也是体育总局下设的足球管理中心,这就让中国足协貌似民间社团,实为体制内官办组织。这样的体制决定了中国足协难以遏制的政绩冲动,这造成了足协在管理和决策上不可能遵守足球规律,而是把出线足球、奥运足球看得比什么都重,而在足球的推广和普及等足球发展的命脉方面难有作为。那些发达国家的足协都非常重视基层足球发展,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英格兰足总每年把总收入的63%、3800万英镑投资于草根基层。而中国足协在这方面的投资非常少,有的甚至将少得可怜的青少年的推广资金挪到国家队的备战上。

  不过,新任掌门韦迪似乎正在扭转这一局面,他上任后与教育部门联合,推出了4000万元的校园足球发展计划,并积极推动职业联赛与足协的分离,实现政企分开,官办分离,尤其在扫赌打黑之后,中国足球联赛有了好转的迹象。中国足球正在让人看到拨乱反正的迹象,尤其是这种转变从改变体制起步,这说明中国足球开始探求足球的本质。日本足球的崛起离不开一个叫川渊三郎的人,他发起了日本职业联赛,一直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推动日本足球的前进。在他掌舵日本足球发展期间,日本足球不仅发现了足球的本质规律,还走出了一条符合自己的道路。在这方面,韩国也值得中国学习。但愿韦迪以他们为榜样,认识到足球规律,搞清楚足球的真正意义。

  政绩追求少一些扎实积累多一些

  南非世界杯,欧洲球队不仅首次实现在欧洲大陆之外地区夺杯,还包揽了前四名的三席,欧洲足球如此强大的统治力,值得中国足球反思的方面很多。比如西甲的职业联赛平台,汇聚了全球足球最好的人才,比如德国足球的青训体制等。当然,最值得中国足球学习的就是他们的积累。

  一个国家的足球风格不是一两年形成的,也不能以世界杯出线和奥运会成绩的好坏作为衡量的标准,而是长期坚持的结果。本届世界杯德国队球员个人技术能力明显提高,但万变不离其宗,他们踢的还是团队足球;荷兰队从阵型到打法看似放弃了全攻全守,而改踢偏重于防守的功利化足球,但这只是表面现象,荷兰队只是在攻防两端的力量分布上更富有弹性,提高了实用性和攻防效率。由此可以看出,一旦确立了自己的风格,尝试创新的同时也是不断积累的过程,而这种积累又形成深厚的底蕴,是真正的良性发展,并带来实质性突破。中国足球需要这样的耐心、决心,还有平常心。本报记者 梁军

更多关于 中国足球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