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里尼奥主义是什么?回看一下上赛季的欧冠联赛就会找到答案,穆里尼奥麾下的国际米兰队是怎么在全场控球率不到20%的情况下战胜强大的巴塞罗那队的。简而言之,穆里尼奥主义就是不要好看,不追求控球,利用对手的失误打反击,用最简单的手段,取得最好的结果。穆里尼奥主义其实就是当今“功利足球”的代名词。
本届世界杯呈现出来的一个残酷事实是:越来越多的球队信奉“防守至上伺机反击”战术,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功利足球”的阵营之中。 2010年的南非,世界杯已经完全置于保守主义的统治之下。
穆里尼奥认为,“保守”是一门哲学。尽管穆里尼奥过于实用的战术引发了很多欧洲足球名宿的批评,但有了这样的成功范例,也就不难解释为何“防守至上”在本届世界杯上如此大行其道了。
尽管国际足联秘书长瓦尔克否认 “保守主义”正在南非主导着比赛,并认为“本届世界杯并不沉闷”,但截至半决赛,62场比赛给出的数据却很难令人兴奋:本届世界杯62场比赛过后共打入139球,平均每场仅为2.24个,低于2006年世界杯的2.3个和2002年世界杯的2.52个。近5届世界杯,单场平均进球数正在持续减少。
本届世界杯,只有为数不多的球队继续高举进攻大旗,但这些球队大都成了悲情角色。智利队主教练贝尔萨是“三前锋”的支持者,但最终却被处于守势的巴西队淘汰出局;美国队开放式的进攻独树一帜,却仍不能入围8强。当巴西队和荷兰队双双树起防守反击大旗时,球迷只能在回忆中重温“激情桑巴”和“全攻全守”的华丽。即使荷兰队以全胜战绩闯进决赛,但却因沉闷乏味的比赛过程而招致外界诟病。
强队况且如此“堕落”,实力稍逊的球队就更鲜有主动进攻者。南非32强中,重守轻攻的球队占了大多数。“功利”当道,南非世界杯让球迷印象深刻的经典比赛屈指可数。
□本报记者/黄 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