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后腰也要升级成双核 四强劲旅无一例外都用双后腰

2010年07月11日07:31   新闻晨报     欢迎发表评论   转发此文至微博

  □特约撰稿 黄一舟

  当今社会,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中之重,而在足球比赛中,一支球队若想表现得更坚挺,植根防守的安全意识尤为重要。回顾本届杯赛,英格兰之所以早早被淘汰,西班牙之所以跻身决赛,原因不仅在于锋线鲁尼与比利亚之状态差距,真正决定性因素乃二者防守型中场配置的云泥之别——置身高水平足球赛事,单后腰已难以肩负为球队保驾护航的重任。

  在先后结束的两场半决赛中,四强劲旅无一例外地采用了后腰双核战术:范博梅尔与丹米·德泽乌(替代停赛的德容)领衔荷兰中场,西班牙队由哈维·阿隆索和布茨克斯搭档首发,施魏因斯泰格与赫迪拉坐镇德国队轴心,黑马乌拉圭也在防守型中场位置上安排了沃尔特·加加诺及阿雷瓦诺两员重将。同样值得注意的是,缺少双后腰或无法让该战术良好运行的球队,甚至都摸不着八强门槛。

  然而本周日,荷兰队与西班牙的世界杯决赛将告诉我们,双后腰战术并非要求每一名防守型中场都像克劳德·马克莱莱那样去踢球。范博梅尔和德容的组合强韧、不妥协,拼抢球权总是频繁且不遗余力;阿隆索与布茨克斯防守位置感更优,站位高明,常能利用对方失误阻截传球……约翰内斯堡足球城一役,这双后腰之争孰高孰低,将很有可能决定比赛结果。

  事实上,范博梅尔与哈维·阿隆索之间的直接对比,足以说明防守型中场这一角色的多样性。范博梅尔擅长拼抢,在与乌拉圭比赛初始阶段虽多次丢球,但他寸土必争的抢球态势始终影响着比赛进程;而哈维·阿隆索则凭借其传球和射门精准度广受赞誉 (尤其是长传和远射),西德大战时站位一度“前倾”——与哈维交叉换位,由后者配合布茨克斯协同防守——着眼于远程轰炸对方球门。

  德容和布茨克斯司职防守型中场发挥出色,印证了另外一个道理:优秀后腰并不见得拥有高人一等的天赋,除了良好球技之外,你真正需要的是比赛大局观,以及对于防线隐患的敏锐洞察力。与此同时,这两位球员都拥有与马克莱莱相仿的一项素质,亦即一旦他们掌握球权,就能迅速利用短传和节奏变化策动反击,为球队发动进攻构筑首座炮台。

  但他俩仍有明显差异。比赛时身体素质及对抗能力出众的德容看上去无处不在,而布茨克斯则仿佛一名球场内的隐士,御敌于无形——有时你甚至会忽略布茨克斯的存在,但他总是将本职工作完成得很好。

  回顾世界足球历史,双后腰战术源远流长。1994年美国世界杯,巴西主帅佩雷拉在四名后卫身前安排了邓加与毛罗·席尔瓦两名后腰,桑巴军团于该届杯赛夺冠。2002年韩日世界杯,斯科拉里对巴西防线进行了微调,使用了三名中后卫与两名边后卫相辅的五后卫阵型,但自1/4决赛开始,他重回双后腰老路,吉尔伯托·席尔瓦与克莱伯森挑起中场防守重担。上赛季欧洲冠军杯,执教国际米兰的穆里尼奥在半决赛首回合让坎比亚索搭档蒂亚戈·莫塔,死掐巴塞罗那富有创造力的中场球员;而在决赛中,穆帅又用萨内蒂顶替被禁赛的莫塔位置,结果如何?这位老将与坎比亚索联手,赢得了与范博梅尔及施魏因施泰格的中场角逐。

  法国、意大利、英格兰国家队在本届世界杯上的落魄,更能解释双后腰对于一支球队的重要性。法国队在世界杯开幕前痛失拉萨纳·迪亚拉,由图拉朗、迪亚比及阿劳·迪亚拉临时拼凑的中场组合表现难如人意。安德烈·皮尔洛受伤令意大利老帅里皮排兵布阵捉襟见肘,直到小组赛最后一场仅余30分钟结束时他才亮相,彼时已无力逆转败局……现实是,2006年世界杯冠亚军不单无缘淘汰赛,还在各自小组中排名垫底。

  英格兰悲惨境遇的源头亦在于此。作为前瑞典籍主帅埃里克森麾下良臣,欧文·哈格里夫斯曾被卡佩罗寄予重望,但2006年世界杯以来,此君因饱受膝伤困扰久疏战阵,三狮军团亦没能找到合适的替代者。而在被曼联主帅弗格森告知哈格里夫斯身体未痊愈,无法参加世界杯后之后,卡佩罗放弃了寻找一名同类型球员的努力(例如斯科特·帕克),将球队希望寄于前任留下的老套路,即巴里搭档弗兰克·兰帕德一途——预选赛期间他俩频频出彩,偏偏在南非表现却惨不忍睹。

  这三支传统豪门在大赛中失势,原因或多或少都与中场防守不力有关。据此我们可以预见,在南非世界杯后,双后腰战术很有可能成为国际足坛的主流。

更多关于 世界杯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