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羊肉串的香味满街流淌,“北方小吃”的霓虹闪烁让人思乡,再加上道路两旁的超市、网吧、通讯店、发廊——多熟悉的夜市一条街呀!当警车呼啸将一群武装保安带到面前时,才回过味儿,这是“乱世南非”。
“没有哪一条街可以像这里,夜不闭店,所有业主都敢敞开门做生意。”负责治安的赵理事骄傲地告诉商报记者。在约翰内斯堡,华人“镇守”的西罗町,确实是“世外桃源”。不过,这一切安宁只是近几年的事情,转折点是“唐人街组委会”重金聘请了16名荷枪实弹的专业保安。
枪杆子保卫“钱匣子”
晚8点半,在南非基本属于“宵禁”时间,除了豪华赌场和治安条件极好的几个社区外,没有顾客敢在夜里出门。西罗町却是个例外,记者随意在街上溜达,只见北方小吃店内顾客盈门,右侧的羊肉串摊前则围了一圈人,几家大型超市都是大门敞开,任由顾客出入。“这在头几年是不敢想的。那时我的店有两层铁门,一年内还被打劫了两次。”来自黑龙江的老赵深有感触。
西罗町,位于约翰内斯堡东部,这一条长约675米的普通小街道,因为汇集了200余家中国店铺而名扬南非。“在南非,只要是居住一段时间的华人都知道西罗町,他们不仅吃饭应酬要来这里,甚至平时买米面油盐、家乡特产也离不开西罗町,这里几乎成为南非华人的精神家园。”
严格意义上讲,西罗町建成于上世纪的90年代,当时一家名为“秦老爹面馆”的小店开在了这里,随后几年,这里的华人越聚越多,渐成规模。不过,创业之初的华商们十分艰辛,主要源于南非恶劣的治安情况,老赵介绍道:“那时这条街道很是偏僻,商户也不过十多家,可由于安保秩序不好,经常遭遇歹徒打砸抢。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几乎每家每户都不惜重金安装了防盗网、防盗门,即便如此,所有商店都出过事儿。”
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怎么发展?在一些有远见的商户建议下,2003年,唐人街委员会应运而生。委员会成立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花重金聘请了专业保安,将西罗町打造成一个没有歹徒骚扰的“世外桃源”。一开始,周遭的黑人小混混还不相信,过来尝试一下,结果,装备了真家伙的保安毫不客气,抓的抓,打的打,几次下来便镇住了对方,于是西罗町名声在外,再也没有不法之徒敢打主意了。
如今在西罗町,负责管理保安的小蒋来自福建,他介绍:“在西罗町,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业主都是安全的。我们白天聘请了16个保安,晚上也有10个保安巡逻。这些受过训练的保安不仅都配有各种武器,还有先进的警车和对讲机等设施,相当于一个小型的警察局。”
西罗町“世外桃源”房价暴涨
一包方便面6元,一袋恰恰瓜子18元,6个速冻叉烧包22元,在西罗町的超市中,几乎所有中国商品都要比国内翻上3倍左右的价格。“在南非,只要肯吃苦,钱还是很好挣的,因为相对而言,有些黑人比较懒,宁愿挨饿也不愿干活,留了大把机会给我们。”来自大连的马先生在这边创业6年,从开始的打工仔逐渐做成了小老板。虽然他不愿透露具体的收入,但还是淡淡地表示:“早已经有房有车。”
西罗町的稳定繁荣造就了一大批“金房东”,比如犹太骑警约翰,他在这条街的繁华地带有一栋楼,每年光租金收入便是个天文数字。在街尾开大台北旅社的张老板感同身受:“这里的房租几乎每年都会大幅上涨,要早知道,将楼买下了就赚多了。”
相比而言,总有一些华商有超前意识,比如来自福建的王先生,上个世纪90年代花35万兰特买下的那栋楼如今身价超过千万。在当地开设最大“中医院”的孙院长,七八年前用了10万美金买下的办公楼到今年办理保险时,政府估价已经是340万兰特。
大量涌入的华人给西罗町带来了大量的商机,大量的商机又催生大量的新人前来,于是一个良性循环在这里形成。随着西罗町的快速发展,南非政府对华人社区也日益重视,专门组织相关人员与唐人街管委会共商地方发展规划。赵理事透露,每次西罗町举行一些活动,只要邀请,当地政府的一些要员都会欣然出席。唐人街管理委员会主席蔡庆告诉记者,管委会正筹划建立唐人街牌坊。约翰内斯堡市政府计划将唐人街确立为从机场到市中心沿线的标志性景点之一,“牌坊可以配合这一计划,将唐人街这个品牌打响”。
四大产业支撑“唐人街”
每年、每月、每日,西罗町都会涌进一些新面孔,各种商店也会应运而生。如今在这里,除了海外唐人街最常见的中餐馆、发廊、诊所等老面孔,还开办了语言学校、通讯店和网吧等新兴服务业。据组委会相关人员介绍,“西罗町的商户,主要以餐饮、超市、通讯和培训四大产业为主,不过店面越来越大,档次越来越高,成为大趋势。”
在海外,开一家中餐馆是落地生根的最好方式。在西罗町,南北风味俱全,既有正宗的重庆火锅、广式餐厅,也有地道的东北口味、家常小炒。来自黑龙江的老赵已在这里开店18年,几乎每个夜晚他的北方小吃都会爆满,这几天,他打猎收获了一匹斑马和一只鸵鸟,于是店内贴上了“野味招牌”。
来自重庆的孙院长在西罗町开办了南非最大的中医院,由于口碑良好,在当地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一日有个韩国病人想看中医,找不到地方无奈之下打到韩国驻南非大使馆,没想到大使馆清楚地说出了中国中医诊疗院的地址。在记者探访的那个下午,只有两层小楼的医院被不断前来的病人塞得满满当当,那些当地黑人对于中国医生的诊断十分信服,甚至连每一句话都要记下来。
(商报特派记者 刘开银 南非约翰内斯堡专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