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去那里不是为了看电视 中国惟一一支学生报道团在南非

2010年07月02日19:53   南方周末     欢迎发表评论   转发此文至微博
去那里不是为了看电视中国惟一一支学生报道团在南非

采访米卢

  汕大世界杯报道团在约翰内斯堡曼德拉广场地下通道巧遇前国足主教练米卢,学生记者们抓住这个机会,进行了突击式采访 汕大世界杯报道团供图 

  □本报记者朱又可发自汕头

  6月26日,世界杯决出十六强,汕头大学的郑思思和她的同学们在南非制作的音频播客(视频分享)“拍板世界杯”开出第一炮。在播客里,郑思思说起她看朝鲜对巴西那场小组赛,周围大都是巴西球迷,最终朝鲜队以1比2输于巴西队,巴西球迷把她当成朝鲜人过来拥抱和祝福,她被这“错爱”感动了。

汕头大学南非报道团微博客

  世界杯期间,汕头大学组织了中国惟一一个学生报道团,远赴南非,直击球场内外。他们用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博客、微博等形式发回报道,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网站特设世界杯专题,专业体育网站“鲨威网”也给他们开辟了阵地。

  派学生军团去南非的想法是去年提出的,得到了李嘉诚基金会的支持。方案确立后,立即公选出6名赴南非前线记者,又筛选出6名后方队员,补充了一些后备力量,组成了25人的网络新闻班,在今年上半年进行了长时间的备战。

  郑思思成为其中一员。

  三位带队老师之一的Jerry做过马来西亚最大英文报纸《星报》记者和唱片公司副总裁,开办过网络电视台,他把去南非报道世界杯看成了“打仗”,“现在去南非,有点像去伊拉克或红衫军猖獗时的曼谷”。2009年,他曾带领汕大学生参加马来西亚大选报道,他告诉去南非报道的学生,经历过这样的“战争”,以后就对新闻有“瘾”,离开现场会有一种类似产妇的“产后忧郁症”。

  临出发前,郑思思和同伴们聆听战地摄影师、克罗地亚人Sasa传授经验,Sasa曾在南非采访过4年,也曾深入伊拉克、巴尔干报道,他告诉学生们去南非做报道的两大要领:护照随身带;去安全区以外采访,要有当地人带领。5月30日早晨7点半,下着小雨,郑思思和同伴们在带队老师的陪同下,在汕头大学的校训碑前,与前来送行的学院常务副院长范东升作别,启程奔赴南非第一线。

  “不管你什么借口,发回稿子来!”

  6月8日,报道团抵达南非已经一周有余,还有三天世界杯就要开幕了,由于网络等问题,他们还没能发出稿子。

  “不管你什么借口,发回稿子来!”一连好几天没有看到报道,人在后方的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陈婉莹发了火。

  但郑思思和同伴显然遇到了难题,尤其是在网络传输上遇到了障碍。

  郑思思在南非每天凌晨4点半才能上床睡觉,早上8点就得爬起来,报道团每天传回三四条文字、图片和视频稿件。有一天为了编辑视频,学生记者们全天都没合眼。学院为他们配置了新款的松下摄像机,用MacbookPro做初步剪辑。后方有人负责每天守着电视机看球赛,查阅中英文报道,作出宏观的判断,给前方出选题,有的报道加工后投递给《佛山日报》或《温岭日报》。前方每天发回的报道,有不少会被“枪毙”,他们想保证质量。

  世界杯报道大战,各国专业媒体靠实力拼抢,只有极个别大牌媒体能拿到独家采访资源。

  对此,陈婉莹十分清楚,这个学生报道团的真正目的还是实地演练,世界杯在她那里,就是一次教学实验。“去南非不是拍足球,哪轮到你?你从什么角度发现故事,看到故事又怎么写?教学真正的挑战在这里。”陈婉莹说,香港今年都不派记者到南非世界杯采访了,记者去了也是看电视。

  报道世界杯,成了被报道对象

  带队老师、马来西亚人许胜坚告诉郑思思,应该去电视直播看不到的角落报道,选取的角度是一些人们平时在电视上所看不到的,比如去采访当地人,报道儿童被拐卖、贫困地区怎样看到世界杯、当地妇女遭受强奸以及艾滋病威胁等问题。

  在约翰内斯堡,郑思思看到热情的球迷在街道上拥抱,感受到足球让这个国家的白人与黑人更加融合。前往开普敦南非国会采访时,她看到“贫下工人”和小学生坐在议会大厅里旁听世界杯的动员会,感受到这个国家的民主与开化。在索维托球迷中心,六七个12岁左右的南非女孩在结束采访后舍不得离开她,她们告诉郑思思:“即便是我们的爸爸,也可能强奸我们!我们惟一信任的是我们的妈妈。”汕大学生报道团也引起了专业媒体的关注。6月24日,郑思思接受了香港TVB的专访。她和同伴在南非采访世界杯的事,还上了《华盛顿邮报》。

  在约翰内斯堡,汕大学生报道团雇了当地司机,司机对当地很熟悉,郑思思和同伴想深入贫民区采访,最终因为治安问题流产了。即便在看上去很安全的地带,晚上出去采访他们也都必须要成群结队。正是因为这样的防范,在南非已近一个月了,郑思思和同伴们都没感觉到安全在这里是个大问题。

  于是,郑思思和同伴另辟蹊径,挖掘球场外的新闻,从球迷到联合国官员,从小市场商贩到中餐馆店主、木刻艺术家、时尚设计师,各色人物,尽收眼底,折射出世界杯下的南非民生百态。

  汕大学生报道团的重头戏是《南非足迹》系列原创视频,截至6月29日,已完成30期,在56网和优酷网赢得了二十多万的点击率。鲨威网一位责任编辑说,报道团制作的视频不亚于专业记者。在新浪微博上,6名学生记者轮流发回一千多条微博,已拥有四千多名粉丝。

  在南非,郑思思看到CCTV报道组住着四星级酒店,他们自己在开普敦住在一家庭旅馆内,在约翰内斯堡则租住在当地一位足球官员家里。

  美国“同行”,不是“冤家”

  与汕大学生代表团一起在南非报道世界杯的,还有一支美国学生军团,这些美国“同行”来自佛罗里达州农机大学。6月16日,世界杯已经进入第六天,这一天是郑思思的同伴赵燕娴的生日,那天赵燕娴从早上工作到晚上11点多,已经与汕大接头了的美国报道团的同学在子夜零点前给她送上了专门出去买的蛋糕,赵燕娴感动得哭了。

  汕大的学生和美国农机大学的学生们混住在一起,两个人睡一张床。美国团也是6名成员,外加两名带队老师。

  郑思思的两个美国室友是Wandoo和Christin。Wandoo26岁,负责摄像和剪辑。Christin负责出镜和写文章。美国“同行”的报道也是传到他们自己学校的网站上,因为没有发稿时限,显得比中国同伴轻松。

  郑思思和同伴王帆被美国“同行”邀请录制了几期谈话节目,他们从足球聊到语言、文化、舞蹈、音乐、爱滋病,没有时效性,更像一场讨论会。

  郑思思也反过来邀请他们的美国“同行”一起制作英语播客“给世界杯拍砖”。

  身为“同行”,却不是“冤家”,美国“同行”为汕大学生报道团慷慨提供帮助,帮助他们采访到了美国足球队、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高级顾问和南非本届世界杯的新闻官。

  南非实验场

  ■南非世界杯发现系列

  □本报记者朱又可发自汕头

  陈婉莹因为发稿问题和人在南非的学生们发火了,但这不是第一次。上一次发生在2008年汕大学生报道团报道美国大选时,有天晚上,到11点钟还没到见稿子,她一问,原来是某个竞选演讲的地方离他们的宾馆有一个小时车程,而此时学生记者们还没有吃饭。“三个小时内必须拿来稿子,吃饭是你自己的事。”后来,学生们学会在长途车上写稿和编辑。

  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由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专业人士授课,这在国内十分罕见。

  参与世界杯报道的郑思思是2007级学生,她在南非体验到了文化的多元性与差异性,她的老师来自不同国家,背景各异,这对她跨越差异、进行有效沟通提供了很大帮助。

  郑思思的一位老师是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著名战地记者彼得·阿奈特。2009年,郑思思加入了七十多岁的阿奈特带领、25个学生参与的环保独特行动系列报道组,本来互联网是他们的主要调查工具,但很快他们发现互联网的调查难以深入,例如,中国和7个邻国在边境有联合环保方案,但实际无法探访,因为信息安全和旅途安全都有很大限制。另外,网上公开的方案是夸大或子虚乌有的,很多网站没有及时更新,12个环保部门的电话一一打过去,没有人接受采访。最后他们找到张家港工业园区项目,报道准备结集出版,阿奈特作了序。郑思思关于东江源头环境保护的一组报道,被阿奈特教授放在了报道的最前面。“中国政府与新闻业达成一种关系,希望借助新闻业建设和谐社会,媒体报道污染不是挑战政府,是让政府看到不知道的信息。”郑思思的老师还有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前新闻副总裁、60分钟节目制片人彼得·哈佛德,他在长江新闻学院已经待了8年,是2003年建院之初最早一批教师。“中国记者接受的教育形成一个范式,其实数据是没有意义的。《纽约时报》最后两页印的是港口班次进出港的信息。就像中国媒体大量报道会议一样。我想知道的是船里坐的人要去的国家是什么样子的。”院长陈婉莹找到的老师,来自中国内地、港台、美国、法国、马来西亚、克罗地亚等国家和地区,学院的官方会议上,都要会讲英语。

  郑思思和同学们面对这么多外来老师,他们可以兼收并蓄。著名新闻人范长江的儿子、原美国侨报社长、2006年来做常务副院长的范东升的观点是,“我不同意他的观点,我也不限制他讲。这样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陈婉莹同时担任香港大学新闻与传媒研究所主任,她想探索的是,名记者能不能做教授?她觉得理想的目标是将来专业型教师和研究型教师各50%。

  她本人并没有读过新闻学专业,但她在美国做过二三十年的记者,也做过日本NHK电视台的顾问、美国NBC电视网新闻部编导,又做南加州大学新闻学院客座教授。

  在她看来,教师来自不同背景,但有着对新闻的认同和对教学方法的认同。“没有东西方的新闻,只有好与坏的新闻。追求事实,对社会的关怀,对人的关怀,东西方是一样的。”新闻除了“国际性”外,在这里还跨越“两岸性”,今年暑假学院准备派学生去曾经“最反共的媒体”台湾“中央社”实习。

  郑思思和她的师兄师妹正在受益于这种“国际性”和“重实践”的办学理念。美国大选、马来西亚大选、南澳一号沉船打捞、重走“中国西北角”,直到南非世界杯……学生们在南非世界杯期间实地报道的成绩单要到世界杯结束后才能交出,陈婉莹希望他们能在这个实验场上体验到与以前若干次实验完全不同的新闻视角。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