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制造只赚吆喝不赚钱 2%利润怎比千万美金奖励?

2010年06月23日11:26   北国网-时代商报     欢迎发表评论   转发此文至微博

  巨型“呜呜祖拉”。 本组图片为资料图片

  随同中国男足一同打入世界杯的“中国制造”,尽管已称雄南非的赛场内外、大街小巷,但每况愈下的利润率,表明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更加边缘化。“8亿件衬衫换一架波音飞机”的故事,继续在南非上演着……

  要知道,32支参赛队,在离开南非后,各队至少获得国际足联派发的1000万美元红包。23个球员就能创造这么多的财富,而不计其数的中国工人,用血汗生产出来的世界杯各式用品,最终收益多少无从统计。能统计出的是,我们仅能得到2%的利润。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2002年韩日世界杯时,中国制造的利润还高达30%。这越来越差的收益究竟是怎么造成的呢?

  中国不高兴?

  呜呜祖拉,这个具有非洲特色的球迷喇叭,约有90%来自中国。每当CCTV的镜头对准世界杯赛场上的球迷时,很多中国球迷都特别激动,“别看国足不争气,打入不了世界杯,可中国制造很争脸,那些喇叭全是中国生产的。”据国际足联统计,呜呜祖拉在南非的销售额已超2000万美元。然而遗憾的是,中国企业能从呜呜祖拉身上赚到的钱屈指可数。呜呜祖拉在南非的售价从20兰特(约合17.7元人民币)到60兰特(约合53.1元人民币)不等。而出厂价低得可怜——0.6元到2.5元之间。大部分的利润被国外经销商赚去。最终,中国企业只能拿到2%—5%的利润。这么少的收益,无论如何也让人高兴不起来。但面对强势的国外经销商,中国企业又不得不压低价格让对方高兴。

  利润每况愈下

  就在中国男足从沈阳冲进韩日世界杯的同时,中国制造与世界杯的姻缘就此拉开。2002年的世界杯赛场内外,中国制造席卷韩日两国。吉祥物、球迷假发、小喇叭、国旗贴等,大多数的世界杯用品,被贴上了中国制造的标签。国足三战皆墨,告别了世界杯。中国制造的成绩却一片大好。据统计,当时中国制造企业的利润约为30%,基本符合国际代工企业的行业标准。在代工产业链上,10%-30%为生产企业利润,10%-15%为贸易中介佣金,50%-60%为零售商利润。

  像金矿一样的世界杯,立即吸引无数中国企业的角逐。2006年德国世界杯开赛前,中国男足在亚洲区预选赛输得一塌糊涂,中国制造的企业们,在内部斗得“你死我活”。残酷的竞争,让中国企业生产世界杯用品的利润,较四年前大幅度下降,但10%的利润,让中国制造击败无数国外企业,成为那届世界杯上的“老大”。不过,以低廉价格取胜,厂商之间压价竞争等中国制造的弊端,在南非世界杯上继续上演。中国制造的利润也由此降到2%。

  付出大 回报低

  国际足联曾在世界杯开幕前宣布,旗下的每个会员国将会得到25万美元的分红。而参赛国的奖励更高,三场小组赛,不管胜负如何,各队均有800万美元的出场费,以及100万美元的训练补贴,再加上一些琐碎的奖励和分红,每支参赛队,用23名球员,可以轻松地带走千万美元回家。与中国制造的2%利润相比,我们的赚钱效率、代价,显得那么“悲壮”。中国制造的高成本、低收益,就像中国男足一样,国人对他们付出极大,但回报低得可怜。四年一次的世界杯盛宴,中国人的付出与得到始终没成正比。

  而中国制造对本届世界杯的贡献是惊人的,“球是中国制造,球衣是中国制造,球网是中国制造,呜呜祖拉是中国制造,球哨是中国制造,球鞋是中国制造,球袜是中国制造。只有球员不是。”这是网友们半开玩笑似的总结。其实,中国制造主要包括指定用球“普天同庆”、吉祥物“扎库米”、呜呜祖拉、手机链、钥匙扣、足球、假发、国旗、荧光棒、帽子……连续参加三届世界杯的中国制造,独霸世界杯用品已是不争的事实!2014年世界杯时,中国制造能否走出产业链末端、利润微薄的困境,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本报记者 卢立业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中国制造 呜呜祖拉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