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非应当感谢马拉多纳 唯他最能体现世界杯跌宕之美

2010年07月12日09:36   成都商报     欢迎发表评论   转发此文至微博

  1986年的墨西哥,他是足球场上的佐罗;2010年夏天的南非,他是绿茵场边的马龙·白兰度。如果南非世界杯评选奥斯卡影帝,奖项一定属于迭戈·马拉多纳。

  世界杯应该要感谢马拉多纳,要不是他和他的阿根廷,世界杯还剩下些什么?内讧、嗡嗡塞拉、裁判误判、卖不完的门票,还是布拉特的阴谋?

  从球员到教练,从巅峰到低谷,从被驱逐到激情回归,没人比马拉多纳更能体现世界杯的跌宕之美。爱他的人如在天堂,恨他的人仿坠地狱。

  1

  争议

  马拉多纳的争议性在于,他也许从未打算成为一名足球教练。他甚至没有教练资格证书,对场上局面缺乏判断和对应,但无论如何,阿根廷人还是眼看着他把球队带到了南非。在阿根廷球迷的世界里,他们的神马拉多纳永远都是青春的模样,于是我们总是能在任何场合看到马拉多纳青春的画像或是旗帜,和当年纵横阿根廷的切·格瓦拉一样———毕竟,如《时代》周刊的比喻,在阿根廷,马拉多纳就是“非官方宗教里的神”。

  门波·贾尔迪内利,1947年出生于阿根廷的雷西斯滕西亚,是当今世界文坛最具影响力的阿根廷作家,其作品《火热的月亮》《自行车上的革命》在欧美世界是脍炙人口的名篇。贾尔迪内利也是超级球迷,“我在停留过的国家观察到,阿根廷人对足球是激情而痛苦的,巴西人则是激情又快乐的。墨西哥人更痛苦,因为他们的国家队很少赢得什么荣誉。现在的阿根廷队是个谜,能夺冠,也能输得很惨。这支阿根廷队拥有最多的球星,但不是一个球队!我不信任马拉多纳。马拉多纳是足球史上最伟大的球星,但不是球星都能做好教练。迭戈对足球技战术见解甚少,不懂如何组织一个队伍、安排战术套路。但幸运的是,他有一颗赤诚的心,对阿根廷国家队充满澎湃热情,他能把这种热情传递给球员们,这是积极一面,但他没有战术,他的球队从来没有成型踢法,可以在玻利维亚1比6惨败,也可以在慕尼黑战胜德国队。”这个预言式的作家在世界杯之前就大胆表示阿根廷队会带着巨大热情开局,“看那前面3个精灵!特维斯、梅西、伊瓜因,只有阿根廷才能把米利托放到替补席上!”

  但结果……

  马拉多纳走过这一遭,结局其实早就注定。其个性在心里大声告白:我他妈的本身就不是教练,我就是个被安排演出的主教练,表演砸锅了,怪不得我!

  2

  牺牲

  按照阿根廷媒体的说法,在阿根廷队与墨西哥队的比赛前,贝隆在更衣室发飙,他用脚挑过助理教练曼库索递过来的代表打替补的球衣,这一举动,当即引发了双方的争吵,而马拉多纳因此也非常不满,不但将贝隆彻底排除出主力阵容,而且从此之后再也没有和贝隆有过交流。但谁也没有想到,这次事件恰恰成了阿根廷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贝隆纠集了一批元老球员,掀起了更衣室哗变。

  阿根廷《超级足球》指出,贝隆之所以闹得起哗变,有三点原因:首先,贝隆得到了海因策的支持。对,就是马拉多纳最信任的海因策,在关键时刻“反水”投靠了哗变一方;再者,贝隆这次哗变的目标是准备赶走助理教练曼库索,而偏偏曼库索也是球员们很不喜欢的人;第三,贝隆能量如此之大,因为他后台强硬。贝隆的身后,站着的是阿根廷足协主席格隆多纳(而贝隆未来的目标就是当上阿根廷足协的主席)!此前,格隆多纳选择了马拉多纳出任阿根廷队主帅,因为他明白这是自己作为足协主席最后的一届世界杯了,而马拉多纳是最好的赌注。换成别的主帅,总是会陷入争议漩涡,一旦失利,格隆多纳难逃指责。但主帅是马拉多纳,如果惨败,就是迭戈惨败;如果胜利,是迭戈胜利,但也会是格隆多纳的胜利。

  10年前,马拉多纳的话犹在耳边:“我愿意自费担任国家队教练,我不会向阿根廷足协要一分钱……为什么我可以担任这个职务:因为我是马拉多纳,我的姓氏就是通行证。”在最近出版的《马拉多纳、格隆多纳和阿根廷足球》一书中,有关于这一问题的精辟解释:阿根廷足协需要一个镇得住场面的人来掩盖足协内部帮派斗争的乱相。那么多“大炮”球员,选谁不选谁、怎么选、怎么用都是一个“巨大的技术和艺术工作”。与其让一个无名小卒来统帅一个无比豪华的冠军团队,不如让一个游离在专业之外但可绝对掌握生杀大权的人来震慑住这些大佬。

  3

  本色

  《体育画报》最近一期关于马拉多纳的专题名为“圣·影帝·马拉多纳”。的确,在足球世界里,不管贝利如何传世伟大,克鲁伊夫怎样名垂青史,不管贝肯鲍尔多么功勋卓著,也无论普拉蒂尼如何经典神奇,太多的风流人物,恐怕都无法像迭戈·马拉多纳那样,可以如此永恒地独自撑起一个舞台,然后,嬉笑怒骂。

  “Said I Love You But I Lied” (说我爱你,但我词不达意)。

  马拉多纳的MINI COOPER里几乎只放这一首英文流行歌,按照媒体的爆料,他的胜利来源于一首阿根廷组合的西语歌《La caba a》,“我看着雨滴从床前落下……”歌词唯美,意味深长。“这位从布宜诺斯艾利斯贫民窟走出的球王,总能屹立于足球世界的中央,什么原因?在我看来,除了球技,他的个性更是原因。他总是我行我素,他的个性就等于阿根廷,他迷恋甚至迷信阿根廷,阿根廷是什么?自由、狂放、激情和不屑一顾,他把自己当成了未来,而他自己和现实却跟不上内心的脚步。在所有主流集体运动的从业者中,马拉多纳是惟一能源源制造话题的人,他本身就是话题,这满足了足球的厚度、广度和深度。”阿根廷《国家报》体育版主笔莫拉莱斯如是说。

  于是,马拉多纳站在了世界的对面,世界也乐在其中。

  全世界都在踢他,他也在踢全世界。

  50岁,身高1米68,胖,西服,教练,这是马拉多纳南非的正面标签。看看反面:欠税3500欧元(未知的欠税不计其数);吸毒、酗酒、淫乱、精神病人……现在,马拉多纳只能在教练席上踢球了。不过他几乎不放过每一次皮球飞来的机会。尽管他是第一次执教国家队,之前在博卡青年任教的成绩也毫不像样,但这并未阻碍他吸引全世界球迷的注意力。贝利说他执教国家队只是为了钱,他则摆出自己一贯的立场:贝利该进博物馆了。

  谁都知道,这是马拉多纳;谁都不知道,马拉多纳有自己的哲学。

  2010年5月的一个普通的下午。马拉多纳的阿根廷队即将出征南非。记者和球迷在等待他到来,他随时可能会来,但他需要一个仪式感的驾临场面:他吩咐司机说,停车后车门到酒店大门的距离应该是20步,他不想接受采访,他愿意在公众面前花费的时间是几秒钟,向人群眨眨眼,挥挥手,然后快步走到酒店的门廊里点上一根烟。就在几个月前,他还是只是“半神”,长着山羊腿,吐出的烟圈让人想到一个一夜暴富的地毯老板。如果不是他在恍惚间换上了疯子帕勒莫,然后在世界杯预选赛的最后一场比赛上收获了一个明显越位的进球,他甚至可能被骂成地狱里的马桶。可是,他很享受,新闻发布会上他驳斥记者说“根本不在乎里克尔梅进不进国家队,我觉得只有男人才配穿国家队球衣。”

  马拉多纳和所有阿根廷人都对球衣感兴趣。“踢球的人首先得有件衣服,这样我才感觉自己是在踢球。”20多年前他就这样说。在世界杯预选赛阶段,他多次强调,除了传统的天蓝色间条球衣之外,第二比赛服必须是深蓝,必须完全符合1986年的颜色。那年夏天,这样的颜色书写了上到整个国家、下到马拉多纳内心的摇滚呐喊。在半决赛对阵英格兰队的比赛中,马拉多纳用他的方式告诉人们,某些时候无耻也会成为最美的高潮———先是一根斜刺里杀出的手臂,一副嬉皮笑脸,一种铁石心肠,然后又是一个捕风的汉子,一把锋利的匕首,一首上天入地的摇滚。

  如今,他是一个演员,连呼吸都在表演,可惜,他连自己都演不像了。

  4

  逻辑

  “这个阿根廷人的逻辑是:你不懂我,我也不懂自己,这是一个需要把地球仪反转过来才能看清的国度,我也是需要反转过来看的。”阿根廷《奥莱报》这样说。在更大程度上,阿根廷热切盼望着能有一个颠沛流离然后突然爆发的人领导国家的足球成为英雄,这个人必须是英雄,而不是匠人,他的头像被印在马克杯和T恤上,像切·格瓦拉一样被人们消费,消费的同时还不忘说一声:英雄啊,迭戈。

  也许著名导演库斯图里卡拍摄于2008年的纪录片《马拉多纳》可以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马拉多纳:他就是一个贫民窟走出来的天才,一个神话,一个妖人。这样的人穷苦惯了,性格上崇拜分裂和极端。他喜欢球衣喜欢权力喜欢操纵,那是因为以前他没有球衣没有权力被别人操纵……这就是他的逻辑,当他以天才和神奇的力量获得巨大的成功后,巨大的声誉和财富便成为他的难题:如何消费,和如何被消费。

  也就是说,他还不懂如何做一个牛X的大佬,一个真正的枭雄。

  “他渴望人生价值的实现,这是他这样的人必须要完成的,因为他告诉过自己多次不能比别人差,他有这样的资本,钱、名气、可靠的女人和一个看似幸福的家庭———可是他没有驾驭这种资本的能力。于是,我们看到的就是一个变态的扭曲的被人们神话然后践踏的马拉多纳。比如他很迷信,很迷恋文化,这是他不自信的表现,他的内心充满恐惧,站在所有东西的对立面,可内心却比谁都更想融入……表面上,他就是块精铸的钢铁。但幸好,他至少拯救了世界杯和他的债务。”库斯图里卡这样说。在那部缺乏控制的纪录片里,库斯图里卡模拟了一场婚礼:新郎和新娘在一座微型马拉多纳教堂前宣誓完毕后,被告知他们可以去踢马拉多纳留下的那个足球。马拉多纳在阿根廷已经深深烙入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

  从他1977年首次入选国家队,到1994年因被查出禁药而遭驱逐……近20年里,马拉多纳与阿根廷足球之间一直有着一个等号。而他的家庭生活、私人生活乃至丑陋肮脏的隐私自然就被人们狂热地消费。他曾说过自己是个“不坚强的人,因为女儿,因为足球的失利,因为那些得不到的幸福。”这个有着巨大欲望的男人有着一种可爱得贪得无厌和高傲的执迷。“按照我的理解,马拉多纳还是与阿根廷主流的文化阶层格格不入,但我们看到,他能做到以一己之力在和这个看不见的所谓‘阶层’对抗,从不感觉痛苦,因为他什么都经历过了。所以他一直在寻找一种不妥协又能保持‘本色’的斗争方式,很多人批评他是‘一个懂得表演的演员’,但更多的阿根廷人对此并没有任何异议,这是为什么?那是因为人们爱他,同时更恨他。”作家贾尔迪内利这样分析。

  马拉多纳穿上了西服,又站在了足球场边,在阿根廷人的逻辑里,这意味着奇迹的2.0版本又回来了。而在他的逻辑里,自己是在拯救自己,拯救阿根廷,拯救足球。

  如此,世界杯除了马拉多纳,世间再无桀骜。我们不难理解他为何要在大胜韩国后大骂许丁茂是在“犯罪”,因为记仇也是老马的专利。他穿起西服是为了女儿,这是柔情的一面;很快他又换上运动服教梅西们如何踢球,这是他的率性;他可以穿着3000美元的西服在草皮上纵情滑翔,因为特维斯的进球让他瞬间飞上了天堂;他可以在摄像机前骂出最脏的字眼,因为他要提前告别了……阿根廷对足球的信仰是痛彻心扉的,马拉多纳为此独自承受了这一切,他飞身堵住了成千上万球迷的谩骂,然后在女儿和外孙的眼泪中灰飞烟灭。

  这才是马拉多纳。

更多关于 马拉多纳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