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 新闻> 阿根廷> 世界杯1/4决赛德国VS阿根廷> 正文
以让人哑口无言的方式,马拉多纳的阿根廷就这样离开了南非世界杯的舞台,梅西的梦想再次成为“没戏”的幻想,这个夏天,个人英雄主义再次在足球世界里遭遇痛击,值此时刻,送别老马,送别阿根廷。
南都记者 黄嘉鑫
“我明天就会辞职,但我希望队员们能够为梦想继续奋斗下去。”据说马拉多纳赛后在更衣室内痛哭,还透露了辞职的决定,但他主动承担阿根廷失利的所有责任。
就像《阿根廷,别为我哭泣》所定下的调子,阿根廷眼里一直满是悲伤和泪水,而马拉多纳比所有人都更容易被这次失利彻底击垮:“我太难过了!悲伤是如此沉痛,我感觉今天和我退役那天同样痛苦。我们与曾经拥有的梦想擦肩而过。1982年,我还是个孩子,我没有认识到失败打击的沉重;而现在我已经50岁了,我已经老了,很难摆脱这种沮丧,这是我一生最难熬的一天!我对一切都失去了激情。”
这支球队的弱点是显而易见的,他们拥有南非世界杯32强中最豪华的锋线,但却无法找到合格的中后场。冷静者知道阿根廷必定会在淘汰赛中落败,也许是决赛,也许是半决赛,但没想到他们在1/4决赛便溃不成军。四年依然走不出轮回,阿根廷《民族报》赛后说,“眼泪落下,打湿了衣服,梦想就这样破灭了。仿佛一场悲剧的电影,重复着过往的情节,幻灭了灵魂,撕裂了心脏,阿根廷就这样离开了世界杯,一如2006年,又一次被德国淘汰出局。”
激昂有余、谋略不当的阿根廷足球,让人想起1982年那场马岛战争:热血澎湃的阿根廷士兵驾驶老式飞机超低空突袭英舰,在英军密集的火力中用几近全军覆没的代价,输掉战争换得尊严。当时,一个参加过二战的英国老舰长屠杀得不忍,一边流泪战斗一边说:“不要来了,小伙子们,不要再来了。”英雄悲情,让阿根廷俘获了许多人的心,但却忘记本可不用那么大的代价去输掉战争。当年阿根廷上至总统加尔铁里,下到战区指挥官奥斯瓦尔多·加西亚中将、胡安·隆巴多少将、梅嫩德斯准将等指挥无能,才致士兵牺牲无数。如果不是马拉多纳在1986年世界杯上用“上帝之手”和“千里走单骑”的个人英雄主义挽回民族尊严,阿根廷在那个年代也许就是彻头彻尾失败的代表。
马拉多纳一人的精神,成为阿根廷数十年来信奉的力量源泉,可阿根廷足协却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规划,他们的足球随后一直没能走出这种悲剧的循环。他们无法像德国足球一样建造系统的根基,成就贝肯鲍尔式的为球员为教练都能丰收冠军的伟业;他们也无法像荷兰足球一样突然顿悟,走出克鲁伊夫式的偏执型唯美追求。在南非的再一次失败,罪不在马拉多纳,也不在梅西,而是无止境的内耗和希望同存。
成王败寇的赌博,很容易让人彻底绝望,连马拉多纳也无法抗拒这种力量,“今天,在我活过的50年里,是最痛苦的时刻,我们有这么多好的球员,专业的工作人员,却遭受这样的失败……就像挨了默罕默德·阿里的组合拳一样,没力气做任何事……”
A 这不是梅西的错
克林斯曼:和英格兰患上“贝克汉姆综合征”一样,阿根廷也患上了“梅西综合征”,任何球都要通过他的脚下,这就意味着他时刻要比别人付出更多,这真的是好的选择吗?
继C罗和卡卡之后,梅西也离开了世界杯。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出色的球员之一,梅西也无力挽救阿根廷的败局。在德国人的严密防守面前,被截断成两部分的阿根廷队首尾不能相顾,焉有不败之理?
贝肯鲍尔曾总结1986年的失利说:“我们都盯着马拉多纳,而进球的却是布鲁查加。”吃一堑长一智的德国人不仅封杀了梅西,还让特维斯和伊瓜因等副手也无从发力。德国教练组赛前收集了多达300页的情报,其中研究梅西的分析就有40页之多。
而阿根廷人一路走来太过轻松,小组赛只有希腊人给过他们警醒———德米凯利斯容易犯错,而淘汰赛又因为裁判的错判让墨西哥人早早失去冷静。他们知道自己的优势所在,却忘记了弱点也已经暴露给对手。梅西等人可以依靠个人的冲击能力给对手制造威胁,但他们的进球都来自不确定因素,此前10个进球3个来自误判,1个由于对手乌龙,这在德国人的严谨计算面前便告失效。
在梅西被对手完全钳制的情况下,阿根廷没有拿出新的攻坚备胎。将希望压在一人身上,就如同将球队的凝聚力寄托在马拉多纳的威望上一样,难逃一败。
B 精神胜利法失效
阿根廷《号角报》:他们对自己的错误视而不见,任凭德国战车粉碎了幻想,没有战术,没有进球,顽固地依靠着所谓的球星。阿根廷散漫地等待着比赛的结束,赤裸裸地输了。
精神能提升战斗力,但不是通向胜利的唯一条件。朝鲜队是证明,智利人也是证明。阿根廷拥有足球世界最伟大的精神领袖,却无法逃脱这一定律。
马拉多纳的指挥在比赛中一次次被击溃。当托马斯·穆勒开场157秒就进球时,他在第18分钟便吩咐替补球员开始热身;当他准备派上帕斯托雷反攻时,克洛泽打进第二球;当他在为阿奎罗鼓气时,弗里德里希打进第三球,此时老马无力地俯在女婿的肩膀上,他知道败局已定。
阿根廷球员在上场之前,都会得到马拉多纳的精神激励,“上去,孩子,替我奠定胜局”,“孩子我信任你,你就像野兽一样,去把他们撕碎”。阿根廷足球从来不乏天才,缺乏的是一个能将他们捆绑成一个整体的领袖,马拉多纳曾是一个领袖,而他在当教练后也把所有赌注都押在对球员的精神激励上,这曾让他创造不少神奇时刻,比如预选赛帕勒莫绝杀秘鲁。可精神力量总有失效的时刻。马拉多纳缺少临阵应变的经验,过分相信自己的首发阵容,致使见招拆招的出手太慢,这也是阿根廷全场被动的原因。
然而,经历过失败的马拉多纳必将更加成熟。如今,这支阿根廷队已经有他鲜明的印记,《纽约时报》评论称,是马拉多纳为阿根廷球员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宽松的外部环境,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位我行我素的个性人物。在马拉多纳的日常教学中,他从来不会告诉队员你应该怎样做,他提供给队员的只有战术信息,希望队员自己去找到适应这种战术的踢球方式。
马拉多纳也曾考虑过保守的打法,一年前他造访法国时曾表示“希望能成为梅诺蒂和比拉尔多的结合体,拥有梅诺蒂的动员能力和比拉尔多的战术能力”,但比拉尔多以扎实的阵型与实用的打法在世界杯取得成功,老马却有崇尚进攻的阿根廷血统,他抛弃不了激进的念头,也注定有惨败的风险。就看老马有没有耐心卧薪尝胆了。
C 德荷式规划蓝图
马拉多纳:我们永远不会比欧洲球队更强悍。我们必须构筑好成熟的青训体系,必须为那些愿意踢球的孩子们明确一条最终的道路。对南美足球而言,最好的奖赏就是我们可以为全世界的球队提供出色的球员。
与阿根廷的溃败不同,巴西虽然出局,但邓加至少给桑巴足球留下一份宝贵的经验。邓加上任以来探索着整体足球移植到巴西队的可行性,预选赛曾以3比0击溃阿根廷让所有怀疑的人闭嘴,而世界杯遭荷兰逆转则完全是意外。
击溃巴西的荷兰,同样是在四年前的猝死中涅槃。当时,巴斯滕的青年军高举防反大旗,但仍兼容全攻全守的思想,荷兰小组赛稳健出线,却在16强被葡萄牙绝杀;2008年欧洲杯,巴斯滕的球队进一步成熟,小组赛3比0横扫意大利、4比1狂扫法国,但又被希丁克的俄罗斯克制在4强门口。巴斯滕挂印而去,荷兰却没有浪费这四年里的积淀,范马尔维克接手之后完全颠覆了全攻全守的传统,将功利足球进行到底,才有今天荷兰在南非一路全胜。
淘汰阿根廷的德国同样有一个长远的规划:2004年欧洲杯之后,克林斯曼出任德国主教练,将他在美国学到的新式训练和年轻化革新带回欧洲,并在2006年世界杯掀起青春风暴,打进四强;“金色轰炸机”离任之后,他的助手勒夫升任主帅,并在随后4年对球队进行第二波换血,2008年率队打进欧洲杯决赛。2010年世界杯,彻底换血成功的德国进入世界杯四强,并成为四强中踢得最漂亮的球队。
荷兰与德国的成功,是足协与国家队稳步经营的结果。马拉多纳却没有这样的基础,阿根廷足协只将马拉多纳当成一个挡箭牌,对外转移媒体视线,对内压制俱乐部和球员的矛盾。马拉多纳上任之前曾不停炮轰阿根廷足协,称其是“黑社会”,而上任之后,马拉多纳曾要求鲁杰里作为自己的助教,但他自主组建教练班子的要求被阿根廷足协驳回。这种权力斗争的招安和妥协,本不是为阿根廷足球的发展为本意,这也是阿根廷20年来无法踏入世界杯四强行列的原因。
即便马拉多纳也无法安抚国内足坛的种种矛盾,出身博卡的他更对河床有天生的偏见。在阿根廷被淘汰之后,面对看台上球迷为何偏心博卡球员的质问,他回击说“我能看上的河床球员只有法尔考·加西亚(河床的哥伦比亚外援)。”
D 家族式集权赌博
阿根廷《奥莱报》:足协完全就是格隆多纳一个人的天下。
质疑马拉多纳的人很多,却很少有人质疑阿根廷足协主席格隆多纳的管理能力。格隆多纳在阿根廷足协最高管理者的位置上已经有30年了,哪怕阿根廷足球正处于最低谷,他的位置也不可动摇。1979年,阿根廷还处于军事独裁时期,格隆多纳就已经是足协主席了,阿根廷的政治人物换了一茬又一茬,格隆多纳却是永远的“不倒翁”。除了阿根廷国内各俱乐部都支持他外,他稳坐钓鱼台的秘诀,在于他与国际足联良好的关系——— 国际足联始终支持他掌控阿根廷足协最高权力。当格隆多纳出现在阿根廷与墨西哥比赛的看台上时,也为墨西哥惨遭误判提供了“阴谋论”证据。
当初,格隆多纳选择马拉多纳是一个高明的政治手腕。其一以马拉多纳的威望,他必定会成为广告赞助商的宠儿,阿根廷足协从中获得巨大利益;其二,可以将马拉多纳招安,减少他对国际足联和阿根廷足协的攻击;第三,选马拉多纳为帅也是阿根廷球迷的呼声,不管成败都不会再有人落井下石。在世界杯预选赛最危险的时刻,阿根廷足协也没有将老马解职,为的就是老马是一面难得的挡箭牌。
如今在阿根廷足球新的低谷,阿根廷足协决定进行一次新的赌博。在接受TY C体育电视台采访时,阿根廷足协技术委员会委员哈姆博托·格隆多纳希望老马能够与阿根廷续约到2015年,因为他们需要的是一个10年的尝试。哈姆博托正是足协主席格隆多纳的儿子,他们把阿根廷足协经营成为一个家族生意,而马拉多纳有可能成为他们功成名就的一张牌,也有可能在此时就一败涂地而崩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