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届世界杯都有不同于往届的事件或者现象出现,而如同所有那些让人津津乐道的诸如场上不同内容的误判、场下不同情节的内讧、场外不同形式的娱乐一样,本届世界杯在技战术层面上也发生着诸多变化……那么,就让我们用本届世界杯颇为流行的“4-2-3-1”来对这些变化进行盘点解析——
1
边锋变异中锋化ing……
当身为边锋不再是下底传中的角色,而是像10号球员一样组织、像9号球员一样射门时,人们就不得不感叹变异边锋时代的到来——像本届世界杯上的梅西和C·罗,当然,在他们的背后还有罗本们在积极上位……毫无疑问,
边锋最早出现于上世纪20年代查普曼创立的WM阵型,不过,直到后来匈牙利与巴西采用4前锋打法,才开始出现比较纯正的边锋,他们往往以速度与过人见长;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功利足球的兴起,边锋被扣上卖弄技术、华而不实的帽子,边锋打法没有了用武之地;擅用433的荷兰传统边锋打法拉风却难出成绩……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到了本届世界杯,传统边路球员地位已大幅下降,而位置更加靠前的边锋地位日益上升,于是,边锋传统的下底传中已经相当少见,他们更多的是依靠自己出色的过人技术内切中路横向进攻,将助攻和射门一肩挑——他们已从炮架变异为火炮本身。
2
两边卫攻击力正在放大
“伟大的左后卫立功了”——不只是在英超、意甲还是西甲,在世界杯上同样如此:两个边后卫在对方门前建功的场面越来越常见了。麦孔、范布隆克霍斯特、拉莫斯……他们名为防守球员,却以助攻与进球为已任,他们不再只是主帅进攻部署中的一支奇兵,他们已成了不少球队重要的进攻策源地。
英格兰名帅杰克·查尔顿指出,1994年世界杯后,一个球队最重要的进攻球员是边后卫。如果你觉得这个结论太过武断,不妨看看近四届世界杯冠军得主,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拥有一对最好的边后卫组合。而在本届世界杯上,进入前三的球队更是都有着相当强大的边卫力量——西班牙有阿贝罗阿+拉莫斯组合,德国有拉姆+博阿滕组合,即使边后卫力量较弱的荷兰队也有范布隆克霍斯特这样的老将坐镇……很显然,左右不是问题,“附体”才是关键,于是,在本届世界杯上,边后卫们的名字越来越多的登上了助攻榜甚至进球榜。
3
三种华丽的悲情消逝
A、古典前腰正在消失之中
说起古典主义前腰,人们脑海中一定立马会浮现出那些优雅的控球、天马行空的策划、妙到毫颠的技术……这些古典主义的魔术师们用他们的技艺继承了10号球员的荣光。但现在,这种唯美的前腰却逐渐减少,尤其是到了本届世界杯,10号已经不再是华丽的代名词甚至已不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很显然,比赛速度和节奏加快、全能中场和二前锋的兴起、球队进攻选择的多样化以及自身防守能力偏弱等都是古典前腰渐渐消失的原因所在。
B、机会主义前锋几近灭绝
有一种前锋叫做机会主义者,他们是纯粹为了进球而生的“偷袭者”,比如英扎吉、比如特雷泽盖、比如欧文、比如莱因克尔……虽然我们无法否认他们的成就,但同样无法否认的是这样的“捡漏者”正在逐渐远去甚至消失殆尽——2010年南非世界杯上,我们唯一能够见到的机会主义前锋的火种只剩下帕勒莫,虽然他在小组赛末战有限的替补时间内,第二次触球就神奇的帮球队锁定了胜局,但却阻止不了机会主义前锋的式微。
C、三后卫战术绝迹豪门中
韩乔生老师一句“忽如一夜春风来,意甲流行三后卫”让“三后卫”这一概念传遍大江南北。然而,自1994年世界杯以来,三后卫球队直线递减。到了本届世界杯,巴西、阿根廷、西班牙等9支公认的强队也没有一支球队的主要阵型是3后卫,这其中甚至包括一度靠三后卫称霸的德国队。其实,回望“三后卫”这一概念诞生以来的85年历史,三后卫阵型的兴起和式微,无不指向同一个方向——足球战术中的制约与反制约,对场上平衡的追求与破坏。
4
四位数阵型空前繁荣
从1860年到2010年,足球阵型一直在变革——早期的1-0-9、1-1-8以及1-2-7,再到中期的2-3-5、3-2-2-3(WM),直到后来的经典三位数阵型如4-4-2和4-3-3。而在本届世界杯上,4位数经典阵型4222和4231已经成为豪门热衷的主流——除过巴西的4222,西班牙、荷兰甚至德国都在频繁试用4231。
从足球阵型的变革看,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后卫线人数从1至4的递增,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足球越来越保守务实甚至功利呢?其实不然,4位数阵型之所以流行的原因在于攻防理念更趋于理性化——4位数阵型加强了中场拦截力量,让中场控制力提升。而边后卫的传中给对方施压、前腰的直塞球又是地面进攻的杀手锏、后腰的前插使对手难以防范……4位数阵型几乎具备了所有进攻手段,同时,由前到后多个威胁点也使进攻更具立体感。此外,4位数阵型最为直观的特征,在于球员的站位划分更加分明,球队阵型上也更具层次感,各个环节紧密相连,有利于迅速并有效的完成攻守转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