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速度无法承受之拉扯

2010年07月09日07:50   中国青年报       转发此文至微博

  曹竞

  勒夫10多天没敢洗的幸运毛衣终于可以清洗了。德国“章鱼帝”保罗用大义灭亲的举动,再次证明了自己简直就是传说中的“神算子”。

  西班牙人呢,则在史无前例地杀进世界杯决赛后,还用一堂极其生动的教学课,告诉所有懂球和不懂球的人,足球比赛和百米赛跑不一样,速度从来都是相对的。

  刀再快,快不过飞刀,更何况使刀的不是三十而立的傅红雪,拿着飞刀的却是那个著名的边城浪子叶开。

  这是一场足以写入任何足球教科书里的经典案例:一方是曾打出过惊人反击速度的德国战车,一方是连二打一都能“磨唧”成一打二的古典艺术足球的忠实守望者。二者的打法都没有秘密,也不可能有秘密。全世界都知道勒夫的德国队善打防守闪击战,全世界都知道德国战车的每个“部件”均身高腿长、能撞善跑,全世界也都知道纪律性超强的德国人团结得就像一个人。

  就像全世界都知道西班牙人喜欢控球,喜欢传球,喜欢把皮球拉来扯去,喜欢像剥洋葱似的,把对手剥得只剩下守门员和小禁区,还不一定起脚射门。把皮球通过不断地传切最终“传”进对方的球门,想必是西班牙人追求的最高境界。

  既然是全世界都知道的事情,勒夫和博斯克就不可能不清楚。于是,西班牙人不紧不慢地飞着刀,仿佛这就是一场教学赛,而不是举世瞩目的世界杯半决赛。德国人则打定了主意要把铁桶阵捏合成铁板一块,克洛泽、波多尔斯基和厄齐尔的偶尔奔袭,更像是佯攻,总不能让卡西利亚斯明目张胆地跟场地边的电视台主播女友眉目传情吧?

  事实上,德国人的耐心比他们的顽强防守更令人称道。在被西班牙人令人眼花缭乱的传球和如有按钮控制般的急转急停折腾得徒劳往返时,德国人依然保持了良好的战术纪律性,既没有恼羞成怒后的报复性犯规,也没有死乞白赖挺身而出的“巴拉克”。如果不是普约尔用对手最擅长的头槌破门,这场极具教学参考价值的攻防演练录像带,很可能会拍到120分钟。

  其实,德国人完全不必抱怨勒夫的保守功利,更不必为世界名队居然和巴拉圭人一样乐于龟缩感到惋惜,毕竟11个默契的艺术家融入血液里的踢球习惯,不是用速度、力度和精神能够轻易瓦解的。毕竟106次传球92次到位的精准,不是卖力气就能够挑战的。更何况技术才是足球的柴米油盐,有了技术也才有玩儿球的资本。当然,如果西班牙人里再多几个佩德罗的话,说不定真像首战打瑞士那样,玩儿球的让球给玩儿了。要知道,佩德罗贪的是托雷斯的功,押上的却是艺术足球的赌注。那会让技术流在功利的现实面前雪上加霜。

  一场完胜的比赛,挽救的不仅是足球的美感,还有被速度拉扯得支离破碎的主流思潮。特别是对中国足球韦“掌门”而言,想必对足球和赛艇速度的区别又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