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竞
没有了速度,找不着球门,连南非的胖鸟居然都敢当着几万名球迷的面,站在阿尔及利亚的球门上斜睨着“三狮军团”。
这不是玩笑,这是真实发生在开普敦绿点球场比赛进行时的一幕。当鲁尼变成一块土豆泥,当赫斯基只剩下铲断和犯规,当杰拉德、兰帕德连跑动都显得力不从心,这样的英格兰如同那只小小胖鸟,是“怎么飞也飞不高”的。
但就像西班牙的输球是不能怪罪于门将卡西利亚斯主播女友的造访一样,英格兰人踢成“一团浆糊”,当然也不能归咎于场边的贝克汉姆太帅太抢眼。
事实上,一支擅长在疾驰中手提青龙偃月刀见敌就砍的主儿,让他突然跳下马背换匹骡子,青龙偃月刀就只能成了摆设。英格兰足球写不出小楷,也画不出水墨画,但谁又能说大刀阔斧地进攻不是足球艺术呢。如借助电脑技术修饰出的精准弧线,配上如出膛炮弹般的雷霆一击,在合适的时刻祭出合适的武器,这样的踢法虽然简单却强悍有力。要不然,英式打法也不会自成一派而行天下,长久远。
遗憾的是,意大利人卡佩罗对这支英格兰队长达两年半的改造,不仅没有倾入什么灵秀隽永,大开大阖也不见了踪影。失去了高速运转中的快刀斩乱麻,英格兰人只能是自缚手脚深陷麻烦。
和法国人一样,英格兰球员的疲惫不堪、状态糟糕,让他们有些力不从心,但自以为高明的转型重塑,对一门本已登堂入室的艺术显然是不适用的。以为没来由的乱抹一气就是反传统的另类艺术,这种方式显然不适合打扮得跟大学教授似的卡佩罗,也不适合同样戴着眼镜的多梅尼克。当然,更不适合深谙全攻全守之道的荷兰人范马尔维克。
只是深谙并不意味着承袭,橙衣军团在范马尔维克的手下,同样在玩儿着转型。以至于原本想饱餐一顿日本寿司的荷兰小伙儿,居然被对手围着球门狂攻。尽管靠着斯奈德的灵光一现吃上了寿司,但没带芥末的窘迫,想必谈不上有滋有味。
改良的技术含量和难度系数远比革命高得多,这也是为什么后者看上去很猛却往往换汤不换药。更何况我们所习惯的英式、法式、荷式打法本身,并没有任何问题,之所以在南非世界杯赛上失效,是因为缺少了速度和跑动。而缺少了这两样基本武器,任何转型都将是徒劳的。
兵不血刃只是个杀敌的境界,又轻松又省力又能大捷的方式,显然仅存在于金庸先生的笔下。英法的难堪是自找,荷兰的侥幸也尴尬。
当艺术遭遇涂鸦,出来的未必都是涂鸦艺术。卡佩罗和多梅尼克证明了这一点,范马尔维克则给予了有力的补充。